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錦田「臨時動物寄養所」變「待賣汽車寄存庫」

你鍾意貓狗嗎?除了路人、鄰居拖住的毛孩,小編經過近山的公園,見過零星的貓出沒,甚至旺角幾個露宿街坊身邊,也卧著相依為命的狗。流浪貓狗無家可歸,也聽聞有寄養所,甚至有貓cafe專門收留牠們。可是,最近本土研究社發表《十室狗空》研究報告,發現新界有不少地方申請做「動物寄養所」,後來卻成了貨倉、車場等棕地作業用地。

▍    寄養流浪毛孩,定係待賣汽車?

本研社到其中一個位於錦田北沙埔村的「狗場」實地考察,發現本應寄養流浪貓狗的地方,竟然放置了超過500架款式相近的私家車,似「車倉」甚於「狗場」。

研究員翻查過去幾年的衛星圖片,發現早於2020年已有倒泥的跡象。那塊地是荒廢農地,在上面倒泥屬非法行為。規劃署曾經發出通知書,要求相關人士停止倒泥,並「恢復原狀」,惟不但不獲理會,還有人用「發展農業」為申請填土的理由,只是遭到城規會拒絕。

可是,當城規會收到3個鄧姓人物申請將該地用作「動物寄養所」,不但批准,更同時批准「填土工程」的許可。聲稱為了興建動物寄養設施才臨時填的土,不但之後沒有清除,而那些設施還未興建,同一塊地已經被申請改為「臨時貨倉」。研究員指出,這顯示「動物寄養所」只是過渡的手段,申請者從來只是想找個藉口興建貨倉。

▍    「假狗場」侵佔農地的趨勢

上述的狗場變車場並非孤例,單單錦田北,就有20個本來是荒廢農地的地段,假借寄養毛孩為名,做貨倉、停車等棕地作業,而這些「假狗場」更是可疑地連成一大塊地段。除了擺車,還有玻璃金屬、水馬,甚至有一塊地竟是露營車營地的「自助早餐」空間。本研的研究員還試過在某塊地看到田螺車。不少「空地」雖然未有擺放與貓狗無關的事物,但已經填上一層泥沙或混凝土,農地已經受到不可逆轉的破壞。

事情還不只於此。本研社發現,近5年申請臨時動物寄養所的數字大幅上升,獲批的比率甚高,2021年起每年獲批的申請均超過30宗,累積數量為95宗。撇開之後遭撤回的35宗,剩下的60宗裡面,只有19宗有「明顯營運」的跡象,例如設有水牌、圍欄、狗籠。「疑似非營運」的有31個,超過一半,其中包括錦田北的20個。這些「假狗場」可以容納的流浪動物,總數接近一千。餘下10個場所「無從判斷」是否營運,只是因為空間密封,看不見𥚃面情況,但聽不到貓叫狗吠,研究員Brian指「很可能也是非營運的假狗場」。


▍    將漁護署「不支持」解作「不反對」

申請獲批比例奇高,不只是本研的觀察。研究員Sunny指,漁護署普遍不支持臨時動物寄養所以及填土的申請,因為「農地有復耕的潛力」。然而,當城規會的審批程序被「精簡」,只要沒有政府部門反對申請,就可以歸類為「一般個案」綑綁處理,無須討論細節,規劃署卻不再向城規會提及漁護署的反對意見,讓臨時動物寄養所的申請「更有效」獲批。

研究員Emily補充,規劃署不但隱去漁護署的反對意見,更建議城規會改變土地用途,好讓「假狗場」能「合法」轉營為物流中心等棕地作業工場。沙頭角附近的一塊「農業地段」,早於2010年已經有貨倉非法運作,曾申請做臨時商店,被規劃署拒絕。惟當同一間公司向城規會申請做臨時動物營養所,竟然獲批。批准後,規劃署仍有要求該公司停止違例發展,並「恢復原狀」,但公司不但沒有理會,更在城規會修訂該地段的土地用途後,申請做物流中心,而且獲批。可疑的是,城規會改變土地用途,是出於規劃署的建議。申請做「狗場」及「物流中心」之間,只有約兩年時間,期間沒有搭建過任何與動物寄養有關的設施。

Brian認為,城規會「精簡」審批程序,本來是想「加速成效」,但結果是讓更多工程公司混水摸魚,令規管發展的條例「加速失效」,更多「有復耕潛力」的農地被永久破壞。

文: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