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的公園是怎樣的呢?
「桃花⋯⋯影呢棵啦!」、「將軍!」、「Happy birthday to you」、「喂食蛋糕啦!」、「吱吱吱吱,活活活活」、「呢度咪銀座囉」、「公園唔玩得滑板㗎」、「發揮佢嘅main咭效果」。你估唔估到,呢啲句子係嚟自邊度?原來係一個中學生喺天水圍公園偷聽返嚟嘅,其中有「人話」,亦都有「鳥語」。
插畫師Miki Ho帶住不同年紀的街坊抄低聽到的說話、寫生,製成小誌展出。策展的 YWCA天拉吧-天水圍故事館館長小宇還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希望區內的青少年可以跟其他群體「交換生活」,以至「改變視角」,重構他們生活的關係網。
▍ 天水圍公園可以爬樹?
雖然學生畫的人物並不陌生,但質樸的畫風卻吹出一浸對香港人來說頗為陌生的閒適。有個包裹頭巾的印度伯伯似乎在揸車,原來那是公園的健身「軚盤」。有婦女在拉筋,有人緩跑,孩子在滑梯、遊樂設施,男人下棋,還有觀鳥者。
小宇說,有個在天水圍公園流連的觀鳥人流看見寫生的同學,主動過來問「佢地做緊乜」,是意想不到卻自然的互動。
Miki 還邀請街坊在公園草地攤開浴簾,隨意躺在上面,讓別人沿著身體輪廓繪出「兇案現場咁嘅人體拓印」。Miki又讓青少年先思考公園「有咩唔准做」,再設想「有咩想喺公園做」,將兩個想法拼貼在一張透明卡上,像「Fing住頭跳彈床」、「接住吻浸温泉」、「蕃茄大戰逃到樹上」,都是有趣的景象,卻很難想像在香港出現。
▍ 花可以當指甲油用?
另一班青少年就在設計師的帶領下,重新認識天水圍公園的花。許多花名其實不為人熟悉,像「乒乓菊」、「鳳仙花」、「風鈴木」、「香彩雀」、「繡球花」等,青年人先觀察這些花,然後繪出花給他們的印象,或他們對花的想像,製作成名牌,放在花叢中。
除了認識「花名」,觀察「花樣」,青年人在天水圍公園還偶遇一個婦女,不期然加深了他們對花的了解。這位婦女分享,以前愛花的女子會先刮花指甲,然後壓爛採摘的花瓣,將汁液塗在指甲上作潤澤用。「花姑娘」染完「花甲」,會放下手頭的工作,四處炫耀。
▍ 婆婆都鍾意卡通人物?
除了公園的觀察與偶遇,天拉吧的「交換生活」計劃還透過紗織、食物等媒介,拉近青少年與老人家的距離。紗織工作坊中,還在讀小學的瑩瑩結識了婦女Jill,兩人雖然年紀隔了兩代,卻同樣喜歡卡通人物,尤其是紫色的吉羅米(Kuromi)。Jill有感說「跟瑩瑩很有緣」。
銀髮模特兒公司「老正工作室」,就邀請一班長者進中學教室跟學生食tea。長者先圍成一個內圈,與圍成外圈的學生面對面傾偈,再將一些「金句」寫在茶餐廳的飲水杯上。深水埗的展覽開幕時,特意擺放餐桌,呼應當天長者與學生同食菠蘿飽的情景。
以上的故事,見於天拉吧主辦的《成為交換生:社區生活的藝術日記》展覽,詳情如下:
地點:深水埗鴨寮街82及84號的The Bridge+人文藝術空間
時間:即日至7月22日,10am至6pm
文: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