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一日兩宗水上活動意外 兩男子遇溺身亡

暑假是參與水上活動的好時機,但若預備或計劃不足,很容易會樂極生悲。上週六(13日),兩名男子分別於晚上在不同地方玩浮潛和直立板時遇溺。

當晚,一名54歲環保署職員在西貢荔枝莊浮潛,同行友人返回岸上後發現事主失蹤,翌日消防人員在附近碼頭海底撈起事主遺體。香港政府拯溺員總工會主席鄧子安在港台節目表示,事主遺體在水底被發現,相信應不是穿著助浮衣停留在水面的浮潛,而是有自由潛水而向下沉。他提醒自由潛水者要注意,進行期間不要過度閉氣,因為一再閉氣,可能積聚過多二氧化碳在肺中,會突然休克,有機會遇溺。

鄧子安提醒,夜間浮潛的危險性較日間高,因為夜間能見度低,一旦遇到大風大浪,或會被沖走離開了團隊,「可能到出事前一刻才知道已經去到好遠」,或者不察覺突然有湧浪將浮潛者「打埋石」而受傷。他建議浮潛者在計劃和選址時,應選擇容易上岸、容易見到隊友、容易溝通的地方,編隊亦不應散亂;若當日風力達到三至四級,或者出現大浪的情況,一般不建議進行浮潛活動。

同日下午,一名30歲男子與女友在南丫島大灣肚沙灘玩直立板,傍晚6時半女友先行回家休息,但晚上8時許事主仍未回家,女友於是報警求助。消防人員晚上9時許將事主救起送院,惟最終不治。香港衝浪及直立板總會主席吳宇豐在港台節目表示,遇溺一般都是出現「人板分開」或體力不繼而無法返岸,他指很多玩家會自備充氣板,物料本身是橡膠,若碰到尖石便會穿,繼而漏氣失去浮力,造成潛在危險。

吳宇豐指出,不少玩家為求自由的感覺,喜歡選擇遠離人群的海中心位置玩直立板,但一旦出現問題時,就會離岸較遠,建議新手選擇離岸200-300米的位置,即使器材或體力出現問題,「返埋岸都快啲」。一旦面對大風大雨等惡劣天氣,他建議要找到「下風位」,隨風找最近上岸的位置,就不會被吹走。

現時玩直立板不用考牌,吳宇豐亦指業界一般有人付費便會「招呼」,他則認為本身應有一定知識才玩直立板,因為直立板也算是交通工具,即使踩單車也無理由未學懂就踩去危險的位置,否則操作不到時就會出現危險,直言「好多人睇輕咗」。


文:Lik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