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似油泥 永遠有重塑可能
呢個六月天氣飄忽、暴雨連連,唔知你嘅心情係咪同樣起伏?如果欲語還休、欲哭無淚,你有無試過用其他方法,釋放壓抑的情緒、整理迷路的思緒?本行做室內設計的邱家健Kinka鍾意做油泥雕塑,因為既可以熔鑄當刻赤裸嘅情感,又可以重塑,保持可能性。受突破機構邀請,他最近更與50個年輕人用油泥做頭像表達自己,群像近期在中環大館的展覽廳列陣,很震撼。他認為,年輕人就像油泥,永遠有重新塑造的可能。
▍ 油泥永遠可以重塑
「油泥本身無色,亦都唔適合上色,上咗色就好似化咗妝,靚係靚,就無咗原初嘅質樸。」Kinka覺得,手雕跟機器打印不同,觀者可以在雕像成品上看見雕刻的痕跡、雕者的温度。而油泥可以重塑,沒有一步到位的壓力,落手時不用介意投入情感的強度,可以自由放鬆,盡情不拘小節、大筆闊斧咁畫。
Kinka當初接觸油泥,是為玩具造模子。但後來他發現創作本身的吸引力——不像設計那樣不能偏離原圖,反而在模塑過程中,帶來創作者意料之外的驚喜。
▍ 外表冷酷內裡勇敢的年輕人
Kinka很少做工作坊,但這次接觸50個學員,不時令他驚喜。例如年輕人進來,個個「睇落好cool」,但一開始落手做,就四、五個圍埋傾,專心砌,甚至互相幫忙。每個學員做完,都說「好開心」,而已為人父的Kinka笑說,每個頭像都「似我個仔」,每個都深刻,而在展覽場地俯身觀察頭像,也的確有彎腰跟小朋友傾偈的感覺。
當Kinka認識每個學員的人格,就覺得他們形容自己的詞語可能只是別人的第一印象,只要用心理解,就會發現他們活潑的另一面。同時,Kinka觀察這些年輕人都很大膽表達自己,雖然知道頭像會公開展出,仍不怕呈現自己的真實。雖然不一定用言語表達,但想說的話卻赫然雕出來了,不論是英勇的龍面、大耳朵流出的血,還是熊貓公仔的俏皮。
他分享說,其中一個頭像以孫悟空用草圖原型,本來不太特別。可是,模塑過程中,Kinka看見這個看似沒有特別想法的男生,慢慢加上細節,令成品生色不少。他認為,這就是創作過程,總有些驚喜。工作坊最年輕的學員只有10歲,Kinka對他的專注很深刻,坐低幾個鐘,「問佢使唔使休息,都話唔使」。他的表達很直接,喜歡足球,就在頭像上搓個足球,而頭像的神情,也天真得很自然。
▍ 跟年輕人造油泥雕塑是「天堂時刻」
Kinka遇上油泥這個媒介,打開了藝術創作的路。然而,這條路也遇過樽頸位。他以前參與突破「試錯實驗室」(Trial and Error Lab)時,想與但丁的《神曲》對話。〈地獄篇〉讀來精彩,於是順利做出作品。可是,他覺得〈煉獄〉與〈天堂〉篇讀來沉悶,「捱住嚟睇」,想不到如何創作,就開始轉向另一範疇尋求靈感。他找到了巴西柔術。
跟油泥一樣,巴西柔術很重視基本功,而一靜一動的練功,啟發了Kinka做出煉獄與天堂的作品。沒有宗教信仰的他說,「屋企就係我天堂」,跟兒子玩是他深為珍重的時光。不只是自己屋企,Kinka認為,跟50個年輕人做油泥頭像的時間,也像天堂那樣溢滿愛。
無色的油泥頭像,記者初次觀看,覺得50個首級可畏如墓園,甚至有憑弔戰友的意味。但只要換個視角,親眼細看、親手觸摸這些靈魂,可能就發現天堂不遠,甚至能令監禁的地獄,成為熔鑄生命的修練場。
文:J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