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62年前的今天 納粹戰犯艾希曼被處絞刑

62年前的今天,組織和執行「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的納粹德國軍官阿道夫·艾希曼被處以絞刑。提到艾希曼,一般都會想起漢娜·鄂蘭紀錄他的審判時提出的「平庸之惡」,中國神學研究院助理教授楊思言曾在Youtube節目「砌神學 埋身駁」中介紹,艾希曼是一個「普通到不可以再普通」的人,只是每天上班下班、強調守法的人,可是他不作思考就配合,而他最終還是要面對審訊、被判死刑。

那是一場世紀大審訊,身為猶太人的鄂蘭很想去聽聽,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惡魔,為何與猶太人有如此深仇大恨,以至於實施種族滅絕。不過,最震撼鄂蘭的,卻是他發覺現實剛剛相反,艾希曼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光光地頭、大近視、講說話也不大聲......一街都是這樣的人。」

聽過審訊、看過證供,鄂蘭發現艾希曼很上進,每天上班下班,只顧自己何時升職。艾希曼在辯護中不斷強調自己「守法」,而他確實對當時德國的法律「守到足」,完全是一個模範市民,但他講的說話,都像是包裝過,卻沒有甚麼意義,完全沒有對應當時的處境,以及猶太人所受的苦。

當艾希曼正坐牢時,其實有一個牧師一直探望他,甚至曾在審判中出庭作證,形容艾希曼是一個「充滿正面想法」的人。鄂蘭對此作了嚴厲的批判,指艾希曼經常講官話、講陳腔濫調、喊政治口號,是不是就是牧師希望信徒擁有的正面思想?「砌神學 埋身駁」的另一主持吳卓東反思,很多信仰群體喜歡弟兄姊妹講「標準答案」,講得多會否也不知自己在說甚麼?而像艾希曼這種順服、守法、連過馬路不衝紅燈的公務員,在教會裡也大有人在。

「開會、簽文件、聽電話,其實他每天就是做這些事情,和所有上班的人一樣。」楊思言表示,思考需要抽離,上班處理文件固然要用學識去處理,但一個人能否有一種良知,可以跳出來,反問自己正在做甚麼?她指出,艾希曼所做的,正是不作思考就配合,「艾希曼的審訊就是證明,他最終都是要面對審訊。他當時這麼乖,最後的結局是怎樣,就是他被判了死刑。」

楊思言認為,今天的社會以至信仰群體,或許都覺得「配合」是一個正面的詞語,但她看完鄂蘭的著作,再讀《詩篇》第一篇時非常震撼:「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她一直以為詩人所講的是一些打家劫舍的人,但實際上也可以說一個很守法的人,「艾希曼以為他配合就可以,但原來他就是從惡人的計謀,就是站在罪人的道路。」

要避免「平庸之惡」,楊思言指《詩篇》第一篇正提供出路:「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他的律法。」她指我們要思想耶和華的律法,而不是地上的律法,因為耶和華的律法比人的律法更高,而從艾希曼的結局可以看到,惡人最終也是站立不住。

文: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