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見到「神」字會諗起咩?
見到個「神」字,一般人會諗起咩?噚日提到嘅「Small world of words」廣東話研究中,原來都有問到「神」嘅聯想詞,除咗「女神」同「鬼」之外,基本上都係同基督教有關,好似「耶穌」、「天父」、「聖經」、「基督」、「上帝」等,唔見有其他宗教嘅神。似乎就算參加者未必係基督徒,但見到個「神」字都會聯想到基督教。
至於講漢語(普通話)嘅,雖然都有人聯想到「耶穌」同「上帝」,但關於基督教嘅聯想詞就少好多,反而會多咗「神明」、「神仙」、「神話」,亦有同宗教無關嘅「神經」、「神秘」、「神奇」。
負責研究嘅語言學者劉擇明就解釋,一個詞語表達咩概念係一件好流動嘅事,受到好多因素影響,並唔係話個字原本點解,就全世界一千年後都會照跟。佢提到,語言嘅變化好多時唔係一個人可以控制,但有時候如果有一個群體,好鍾意用一個叫法,然後不斷地用,只要用嘅人數夠多,又夠堅持,久而久之呢個叫法係會跑出,推郁成個社會嘅用法。
點解就算唔信基督教,見到「神」字都會諗起耶穌?劉擇明就話,無論你相唔相信一樣嘢,只要你聽得夠多,都自然會記住咗。佢舉另一個例子,香港人無論政治立場係點,見到「愛國者」自然諗起「治港」、見到「由治」自然諗起「及興」,聯想呢樣嘢係無得呃,你相唔相信、支唔支持、鍾唔鍾意都好,總之兩個詞係有關,你就會諗起。
劉擇明話,好多時詞語本身係泛稱,好似不同嘅神都可以叫「神」,又好似不同嘅黨都可以叫「黨」,但如果有啲人堅持某個就係default,甚至覺得神只得一個,所以叫自己相信嘅神,或者自己鍾意嘅黨時,就堅持唔加任何修飾語,咁佢下次見到有人用呢個字做泛稱時,可能就反而會覺得人哋要講得好清楚,「因為呢個字default就係我個神,唔係其他宗教嘅神。」
上述係「神」由一個普通概念,語意範圍被收窄,變成指向某個更特定概念嘅過程,劉擇明話呢個喺語言變化上係好常見,而調返轉擴闊語意範圍都有可能的,就好似喺一個未接觸過其他宗教嘅地方,「神」呢個字可能只係指自己個神,但假設呢個地方突然接觸到好多個外族,而佢哋各自又有自己嘅信仰,呢個地方嘅人又可能借用「神」呢個概念,去稱呼人哋宗教嘅神。
文: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