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信仰支持自己堅持滅貧
世界可以沒有貧窮嗎?追求沒有貧窮的世界,是奢望嗎?關懷貧窮問題三十年的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在近年才發現信仰如何支持他,不放棄滅貧的工作。
▍ 天家沒有木蝨
4月18日在中大的講座上,黃洪歸納出三個關懷貧窮的角度:宏觀的政策倡議、中觀的社會創新,以及微觀的慈悲行動。他自己是從宏觀慢慢走到微觀的,當倡議受阻,他就轉向社區工作,而以前輕看的派飯、探訪等,也讓他由感性體會貧窮的痛苦。
黃洪認為三種進路沒有高低之分,可以由宏觀走到微觀,也可以調轉。三者並不互相排斥,例如探訪看見街坊受木蝨所苦,不但需要當場的人際關懷,更需要由科學團隊研究全滅木蝨的方法。
在講座最後,他分享一次探訪卻讓他看見,三者之外的信仰世界觀及價值觀,同樣重要。有次為街坊伯伯執屋,為了徹底清除木蝨,要鋸開張床,幾個人身水身汗做咗成日。幾經辛苦執好間屋,怎料業主居然說要收回單位,換另一間可能又生滿木蝨的劏房。更不幸,伯伯那幾天更出事入院,不久就過身。當時已經信主的黃洪,覺得一切辛勞都是徒然。後來卻得知,伯伯在義工執屋期間,覺得是上帝派他們幫自己,就算過身也不孤單。黃洪這才覺得,心靈的平安可能比錢更令人富足,伯伯到了天家,再不必忍受木蝨之苦。
▍ 共同的信念,無窮的盼望
黃洪澄清,不論你持守的是信念還是信仰,都可以有「滅貧」的無窮盼望,而這個盼望不是叫人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而是讓人在努力似乎白費的現實下,仍然堅持前行,不至絕望,也不至傲慢地以為自己改變得了世界。
當場不只一個同學覺得,講座用「信主經歷」收結「令人失望」,更有一個離開了信仰的同學覺得,雖然個人相信上帝可以很重要,但怎能說是社會共同的盼望?黃洪接受《低聲道》訪問時補充,事後也有反思,提及信仰是否「反高潮」,他也明白教會在許多事上沒有回應社會,令人失望,甚至令人放棄信仰。他承認「信仰是個人靈性的路,而且不容易行」,但說信仰是「無窮的盼望」,並不假設所有人都是基督徒,更不是將個人信仰強加在社會上,只是,有信仰的人,跟有信念的人,共同分享「沒有貧窮」的願景(或異象),如此而已。
至於黃洪如何自述三十年的滅貧工作,請留意下篇報導~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