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沙田沙井意外 死者家屬事前不知兒子要落井

4月23日凌晨,在沙田源禾路遊樂場發生致命工業意外,兩個分別只有26歲及34歲的工人在沙井工作期間懷疑吸入硫化氫,在井底暈倒,送院後不治。按照既定工序,當時工人進行的污水渠清洗只需要在沙井外用高壓水喉清洗,無須進入井內。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出,雖然具體情況有待渠務署及勞工署交代清楚,但根據部分工友的經驗,當沙井被垃圾堵塞無法清洗時,工人就要先用機器抽走部份污水,再親自落井清走垃圾,工友說這情況「間唔中都會發生」。原有工序沒有考慮這個「突發」情況,但既然可料及有機會出現,工程公司應該事先指示工人檢查沙井的空間是否密閉、有否通風,落井的工友裝備是否齊全。

蕭倩文又說,不論是建築工程還是渠務公司,都不應低估在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隱患。即使只是在井外用水喉清洗,也有可能攪動井底沉積的氣體。她提醒聘請工人時,公司應該清楚列明工作風險,如果有機會落井工作,就應該鼓勵工人修讀在密閉空間工作的課程。

雖然2006年在同一個地方也發生過致命工業意外,但香港管綫專業學會前會長黃敬在同一節目指出,兩次意外的共通處在於接近污水泵房,水流比較停滯,硫化氫容易積累至較高濃度。硫化氫濃度較低時有臭雞蛋味,但濃度較高時,則會令呼吸系統麻痹,聞不到就以為沒事,「咁先最危險」。黃敬建議工人應該隨身攜帶氣體探測錶,響起警報時就要通風甚至撤離。

要避免意外,黃敬認為首先需要評估「係咪需要落去」。如果有需要,就應該先通風,將有毒氣體的濃度減至響錶的水平以下。帶防具是「最後一著」,而且井外需要有人把守。他支持勞工處設立監察系統,提供氣體探測錶、「懶人鐘」動態感應器,讓工人出事時可以更快通知外界,但與其將所有工程的風險評估報告呈報給勞工處,增加處方負擔,不如提升評估人士的水平。目前評估工程風險需要修讀課程,惟黃敬指出課程的內容及實務訓練不足,「令唔少人讀完就以為識」,以至誤判風險。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