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團契現任團長:離堂似少年出埃及

決定離開教會,其實需要難以想像的勇氣。現時在中大團契擔任團長的海寶,在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舉辦的「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發佈及研討會」裡分享自己的離堂經歷。

 

▍   害怕在教會事奉

海寶過去在一間約50人的堂會成長,她回顧當時信徒全民皆兵,盡力去事奉,自己也擔任青少年導師、參與中學生外展、在青少年崇拜服侍。但牧者性情卻一絲不苟,面對弟兄姊妹在事奉上的錯漏,往往予以責備。漸漸地,她害怕自己做錯,心底裡的情緒也沒有適當地消化及疏理。這個感受沒有在教會得到重視,反而在難於分享的環境下,自己不知道該怎樣做。同時,面對忙碌的事奉,堂會也未有提供合適的裝備,信徒甚至連聖經也很少查考。例如她自己,就是在離開教會才有機會查第一次經。

 

▍   對責備離堂者感到憤怒

海寶憶述堂會曾有傳道人離開,連同不少弟兄姊妹相繼離開,但牧者卻以責備的口吻指斥離開的人不對。每當聽到牧者的表達,她只能將憤怒的情緒壓抑,即或自己勇於提出感受,他人的回應往往讓她感到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拒絕,觸發她決定離開成長的堂會。她指出這個離堂的過程既有疲倦,也有憤怒,亦有不捨得,甚至情緒本身也讓她感到疲倦。

 

▍   畢業後會否回到堂會:沒有答案

海寶形容離堂經歷好像「少年的出埃及」,是個釋放。過去在堂會生活感到倦怠,離堂後再沒有感覺到。畢業後,她將離開大學的團契,但對於會否重新回到堂會,她感到掙扎。既要作為新朋友融入群體,也需要摸索新的堂會文化,這一切仍然讓她想起那疲倦的經歷。「神一定會帶我返教會?我沒有答案......這在信仰上(夾雜)很混亂的事情,但這正是這個狀態的我。」

 

▍   生命的掙扎也是信仰的痕跡

FES大專部署理主任謝建邦指出不少大專生離開堂會,是在信仰上有掙扎與懷疑。他們可能對堂會失望,也可能是對自己的生命有所要求,期望自己的生命有所堅持。儘管堅持的事情未必都與信仰有關,但這份堅持也是基督教的關懷所在。這樣離堂並非不信,只是肉身不參與堂會,而生命掙扎正是信仰的痕跡,也正在活出基督徒的見證。

FES於去年暑假進行「香港大專信徒信仰狀況調查」訪問399位大專基督徒。當中恆常參與堂會聚會的信徒,有15%曾經出現離堂的意願,調查對比有離堂意願與沒離堂意願的信徒,發現離堂意願主要歸因於三個因素:「我與堂會在信仰及生活方面關係密切?」、「堂會的教導、活動、和事奉有所缺失」、「堂會胸懷世界,關心社會政治」。

文:TY

Previous
Previous

聖週四:最後晚餐

Next
Next

聖週三:猶大賣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