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願景:如果政府赤字縮減福利津貼,無疑向基層開刀

試想像你讀緊中五,父母經營的生意,近排做得麻麻。有一日,阿爸心臟大動脈撕裂,要做手術。雖然大步檻過,但做完手術身體搬唔到重嘢,做唔返之前份工,盤生意侷住要摺。你成日為屋企擔憂,卻唔想加重屋企擔子,所以就算唔夠錢食飯,都唔想同父母講。你瞓得唔好,好難專心讀書,成績跌咗好多,想補習但屋企又唔夠錢,壓力大得連踏入校園都覺吃力。

以上一段,是荃灣街坊陳小姐女兒的真實故事。陳小姐兩夫婦經營機械買賣十餘年,疫情時生意急跌,去年先生的心臟卻突然出事,以至店舖被逼倒閉。政府早前公佈財庫出現赤字,為了振興經濟有傳將會每個月放煙花,為了節省開支要減少福利津貼。陳小姐認為,「放咁多煙花,不如留返啲錢嚟幫補基層啦!」她現時住在舊式唐樓單位,想排公屋,但「聽朋友講要等10年先上到公屋,我都唔知等唔等到10年,唔知自己脫唔脫到貧。」(編按:房屋署指,截至去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6年。)

▍   本身做生意,依家拎綜援

陳小姐現在跟丈夫做同一份託管導師的兼職,「其實都係為咗睇住老公個情況」,因為丈夫做完手術之後的心臟如果出事,最好身邊有人即時求救。本來他們一齊報讀沖咖啡的課程,希望轉行飲食業,但臨時找到一份託管導師的工作急住請人,就做住先。

以前做機械買賣,家庭月入都有5至6萬,現在卻不足1萬,只是租金已經$8000,沒辦法下就只能申請綜援。陳小姐說,做兼職很難餐餐都在家吃,雖然晚餐盡量在家煮,但通常總有一餐要出街食。但外面午餐,$50已經很難找,晚餐更要$60至$70。丈夫做手術時,用上的顯影劑傷及腎功能,要格外注意飲食,如果再傷就要洗腎,貴得無法負擔。即使現在醫藥費不算太多,但兼職收入加上綜援的$5200,應付每月約2萬元的支出,還是不夠。

17歲的女兒讀中五,下年考DSE,雖然明白家庭的情況,但也難免有情緒波動。陳小姐跟女兒說,未必夠錢讓她讀大學,不過前路怎樣行,還是等考完試再算。女兒無法專注讀書,成績退步許多,本來是班入面頭十名,現在差不多第尾。幸在學校社工一直跟兩母女傾談,介紹政府有何支援。女兒雖然有情緒困擾,但現時只能睇兒科醫生,服用有助睡眠的激素,卻未曾診斷有否情緒病,因為精神科醫生要排幾年,但臨床心理學家今年6月就可以約見。

陳小姐坦白說,她覺得自己也有情緒問題,不時都在夜晚「匿埋自己喊」,「諗點解係自己面對呢啲嘢」。但是,訪問結束時,她又堅定地說,「可以撐過去的。」

▍   政府赤字如果減少福利津貼,係要基層埋單

明天發佈的《財政預算案》,如何面對赤字成為焦點。除了「每月維港放煙花」的「開源」之外,「節流」會否減少綜援等福利津貼,引起民間倡議組織「基層願景」的關注。

「基層願景」的成員許垣桓說,並不擔心政府減少消費券這類全民性的福利,而是擔心本來已經不太足夠的基層福利津貼被縮減,令這群街坊更難生活下去。後者無疑是向基層「開刀」,要基層幫政府的赤字「埋單」。

另一位成員羅家輝認為,除了政府領頭帶動經濟之外,騰出空間讓社區經濟網絡自行形成,也是振興整體經濟「值得一試」的路。例如墟市、社區回收舖等行業,很多工友都是基層。即使未能馬上處理劏房問題,如果能讓沒有大廈管理的街坊習得基本回收常識,與社區回收網絡連結,已能撐起一小截的本土經濟。基層不是經濟增長的負累,而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許垣桓又指出,政府「精準扶貧」的做法將貧窮問題細拆,然後「對症下藥」,小朋友窮就推出「共創明teen」,劏房沒生活空間就推出「社區客廳」,忽視了每個街坊的殊別處境。貧窮問題環環相扣,確實需要一步步拆解,卻不是活生生拆散有血有肉的掙扎。

「基層願景」今天發佈的《2023年基層市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更發現,雖然政府統計處的數字指出,全民收入上升,失業率只有2.9%,「幾乎全民就業」;但今次受訪的約600位街坊,近四分之三的收入都沒有轉變甚至減少,只有一半受訪街坊有全職工作,其餘則要麼像陳小姐夫婦一樣做兼職,要麼就做更沒保障的散工,收入甚不穩定。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財政預算案》發佈 單親媽媽表達願望

Next
Next

快必發表預苦期講章反思死亡與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