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天婦羅的起源同大齋期有關?

大齋期(又稱預苦期、四旬期)在上週三的聖灰日開始,在四十天的大齋期中,部份信徒會透過禁食、守齋等,作自我反省與懺悔認罪,而除了去年介紹過的魚柳包( https://bit.ly/3wurqak ),日本名菜天婦羅的來源,原來也與大齋期有關!

「天婦羅」這名字源自拉丁文「Tempora」,是時間、時期的意思,而這種菜餚則於16世紀由葡萄牙人傳入日本。葡萄牙人是第一批登陸日本的歐洲人,並開展貿易和傳教工作。當時的葡萄牙以天主教為國教,而天主教徒須於大齋期守齋,一種名為Peixinhos da Horta的炸青豆食譜,多於大齋期食用。

葡萄牙名廚Jose Avillez指出,當時的天主教徒受教會規定所限,在大齋期不能吃肉,於是葡萄牙人便打漿並油炸青豆等蔬菜,代替肉食。這項菜式的另一功能,就是讓買不起魚的窮人,可以此為代替品,例如水手就會儲存一定數量的油炸青豆,作為長途行程中的糧食。

繼承這道菜的日本人不拘一格,減輕了麵粉的份量,並且改變了餡料,包括蝦、番薯、香菇等都被製成天婦羅,Avillez形容:「日本人從我們繼承了這道菜,他們把它做得更好。」

今年的大齋期由2月14日開始,這節期以40日為期,背後意義是要信徒學效耶穌在曠野禁食禱告面對魔鬼試探的40日。在這節期中,信徒透過讀經、祈禱、禁食、克己、節制和悔罪,多作自省,放下私慾,經驗基督的受難與受死,並在復活日與基督一同復活過來。

資料來源:BBC、澳門天主教周刊《號角報》、《2024年大齋期靈修手冊》

文:L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