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也關乎社會與氣候公義

過時過節,就算無九大簋,都應該有盆菜或者糕點食。但節慶擺設筵席,算是浪費食物甚至暴飲暴食嗎?早前明光社網上節目「茶餘飯後的神學」,提出「基督徒大飲大食得唔得先」的問題,請香港神學院副教授趙崇明分享見解。

▍   不只為自己而食,也為他人而食

趙崇明認為,飲食也關乎公義,即是你是否僅為自己而食,還是同時也為他人而食。有些人食得肚滿腸肥,有些人卻無啖好食,嗜食不是問題,但暴飲暴食卻不但損害自己身體,也是過度消費,漠視貧富懸殊以及環境生態承受的傷害。

關注飲食公義的公平貿易,在香港不算很普及。趙崇明承認,公平貿易的產品價錢難免偏貴,即使是中產,也不能經常購買。然而,他認為每人也有能力行多步,例如較富裕的人可以多支持公平貿易,即使不能負擔這些產品的窮人,也至少能不浪費食物,甚至與人分享。

▍   「唔可以無嘢」的商業模式

趙崇明又指出,商家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酒樓飲宴通常都剩許多餸菜,至於自助餐,即使到了最後時間,仍然「唔可以無嘢」,但擺了出來又不可以過期的食物如魚生、生果、沙律,就只能倒掉。不只是擺出來的,有一部分廚餘來自廚房煮剩的餸尾,尤其是高級餐廳。

還有超級市場,一定要「擺喺度多過需要買嘅嘢」。節目主持蔡志森說,也有企業收集廚餘,送給基層或無家者,但也有企業有顧慮,「驚人地食咗肚痛,要孭鑊」,不敢送走廚餘。趙崇明理解這些企業面對的制肘,但也認為至少自己可以練習節制,you are how you eat。

▍   唔係糧食唔夠,而係分配不均

不論學界還是民間,都有共識,世界大部分人捱餓,「唔係糧食唔夠,而係分配不均。」做基督徒,更應學習共享資源,就像五餅二魚般,以為唔夠,點知足夠有餘。

雖然趙崇明沒有直接回應節慶設筵是否暴飲暴食,但正如節目兩人皆說,「食嘢唔使成日都咁嚴肅」。只是,如果節慶食的份量,跟平日的差不多,也許是平日習慣食得過多了。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教會辦社企 助基層全職媽媽重建自我價值

Next
Next

龍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