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研究香港史 盼英國政府善待移民

流連在外的香港人,如何書寫自己的故事?如果舉步維艱,或者向後回溯也算是第一步。

由葉健民與其他學者創立的香港學會跟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香港史研究中心合作,訪問了一群歷史學者,製成《香港史・記》(Hong Kong Documented)短片系列,近日在網上發佈了第一集,由成立香港史研究中心的江偉欣博士,分享她梳理香港人對英國的文化認同時的觀察。

她留意到,在二十世紀上半部,殖民時代「親英」的香港人,主要有三種心態。

按照當時的英國國籍法,無論你在殖民地還是英國出生,都應該有英國國籍,但事實上卻不一定,於是有人就想取回這個法律規定的身分。又有些人,不只是認同英國文化,更是認同他們所擁抱的普世價值,比如民主與自由。

當然,還有些人,只是因為英文是國際通用商業語言,為了賺更多錢而親近英國。她翻查史料時,發現不只是中產或知識階層有這個追求,即使是勞動階層,也有人申請赴英,只是想在表親的洗衣店工作。


▍   殖民地政府指示勿發護照予「華人」

不論親英的動機如何,英國殖民地部原來有明文指示香港政府,不要發護照給留英港人,發「旅行簽證」就好了,「不想為華人到英國工作提供便利」(undesirability of facilitating the entry of British subjects of Chinese race into this country to engage in employment)。江偉欣提到,上世紀30年代一個到牛津留學的香港人Peter Pau就曾被拒絕發出護照。「雖然法律上應該有英籍,可以自由進出英國國境,但實際有無呢個權利,卻取決於種族。」

江偉欣說,在布里斯托成立香港史研究中心,在本科開設香港史課程,就是想提醒英國政府以往他們做過的錯事,著他們不要重蹈覆轍,應善待國內的移民,不只是香港移民。

《香港史・記》第一集 江偉欣博士: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PDltOMLG64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學生獲轉介精神科不見醫生因下星期考試

Next
Next

陳友凱:16%香港年輕人精神狀態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