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性暴力事件頻發 基督教協進會料明年檢討防治政策

今年有數宗分別涉及基恩之家、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堂的性暴力事件先後曝光,又有循道衞理觀塘堂男導師被指控性侵未成年女教友。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執行幹事曹曉彤指,信徒群體內個人對親密關係的戒心與界限較放鬆,因此侵犯者會利用模糊的界線,以愛為名而犯案。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倡議主任葉卓怡提及,童年性侵倖存者在揭露事件後多數都會得到負面回應,導致影響求助意向,促請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的全面性教育。

▍ 教會性暴力大多涉及權力不對等關係

曹曉彤認為,教內的性暴力事件大多涉及權力不對等關係,這些掌握教會權力的牧者、傳道人、導師多為信徒所信任。她指,與其他場所不同,信徒群體令個人對親密關係的戒心與界限較放鬆,因此侵犯者會利用信任關係,以愛為名而犯案。

曹曉彤指出,信仰框架亦是信徒在發生性暴力時選擇沉默的其中一個原因:「因為在信仰中,原諒和寬恕被視為重要的價值,會令受害人覺得自己要釋懷或者透過協商解決,這些意識會令她/他真的不知道怎麼說出口。」

曹曉彤提醒,事情若在教會發生並牽涉牧師及教會領袖,而受害人認為教會未能妥善處理已發生的性暴力事件,可循轉承責任向平機會作追討。協進會在2018年曾發表報告,收集共55宗教會內的性騷擾個案,預計明年將發表《香港教會防治性騷擾的牧養支援研究報告》,希望了解弟兄姊妹對性騷擾的認知及經驗,重新檢討現行政策的不足。

▍ 促加強兒童及青少年全面性教育

另外,關注婦女性暴力協會倡議主任葉卓怡表示,現行法例中,沒有具體就「誘姦」行為而訂立的罪行,但根據「與年齡在16歲以下的女童性交」一罪,對於未成年少女而言,誘姦行為亦可控以強姦罪,並沒有追溯年期限制。惟司法程序對於多數性侵受害人都是難以承受的身心負荷,甚至是最後判決不如預期。

不少受害人遭遇親密關係暴力,被質疑為何仍選擇處在關係中而未離開。葉卓怡指,主因是童年性侵倖存者不懂界定性暴力行為、缺乏合適聆聽者及擔心將事件揭露的後果,因而讓性侵問題持續或延遲求助:「當(侵犯者)是一個教會導師的情況,當事人可以向誰傾訴?她會擔心揭發後造成負面後果,如果支援服務不足,披露後沒有人能為她提供協助。」

葉卓怡續指,過往有不少童年性侵倖存者揭露事件後得到負面回應,導致受害人感自責或遭受到二度創傷。她建議推廣兒童及青少年的全面性教育,同時呼籲大眾褪去對性侵受害人的迷思:「從正向的角度去談論性,令到學生對性暴力、身體界線、對同意的定義有基礎意識,更重要的是要停止責備受害人,給予同理支持和陪伴。」

文:Karina

Previous
Previous

學生樂隊Horizon:音樂是情緒出口 接受不完美的創作

Next
Next

苦難之中⋯⋯神同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