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練習失去——生死教育」展覽:談生死教育前,不如先學習失去

常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但其實死亡只是離別的一種。人生旅程中,我們經歷過很多離別,親友離世、朋友移民、與伴侶分開... 「失去」是人人都要面對的課題。MWYO青年辦公室(下稱MWYO)與香港生死學協會(下稱協會)早前合作調查中學生對死亡的看法,發現普遍學生認同生命有意義,但從細項分析則發現,有過半學生視死亡為一種解脫。他們舉辦《練習失去——生死教育展覽》,向社區分享研究結果,邀請公眾一起「練習失去」。

▍ 擴闊生死教育至「失去教育」

「我哋嘅社會教我哋要擁有好多,其實同時間我哋每一日亦失去好多,但成長入面好少教我哋面對失去。」協會總監梁梓敦在開幕禮指,要進行生死教育並不簡單,在學校內談論生死更為困難,故感謝兩間中學願意參與早前的研究,團隊能直接與學生對話,探討他們對生命意義和死亡的看法。

根據研究數據,雖然大部份學生認為生命有意義,但277位受訪學生當中,有23.5%曾認真想過自殺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更有31.4%常懷疑自己為甚麼活著。面對死亡,更有51.1%表示他們視死亡為解除生命苦難的方法。梁梓敦反思當學校一直進行正向教育時,為何學生仍然視死亡為解決方法呢?團隊發現生死教育的重要性,他們希望擴闊生死教育課題至「失去教育」,以展覽向公眾推廣,讓大家不要拒談生死,學習面對失去。

▍ 知道死亡才有盼望活著

有份參與研究的嶺南中學鍾慧晶校長分享:「中國人傳統說:『未知生,焉知死』,身為基督徒的我反而認為『未知死,焉知生』,我們就是知道死亡後的事才會有盼望活下去。」

她表示去年很多中學生都受著情緒困擾,危機個案亦由單位數急升至雙位數,令她著緊。她的學校曾經有學生因癌症離世,師生也覺得很難面對他的離開,引發學校進行生死教育。她認為這次研究對同學來說是很好的經驗,感恩同學能反思生命的意義,珍惜與家人朋友的關係,能夠「帶著微笑去面對這份失去」。

梁梓敦期望未來能在更多學校推廣「失去教育」,讓學生學習接納和面對哀傷的情緒,並在未失去之前學會珍惜,思考生命的意義。

MWYO研究副總監黎卓然期望政府認真推動生死教育。他鼓勵學校把生死教育融入日常學科之中,並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工作坊,加強師資培訓。

展覽詳情

日期:10月24日至10月27日

地點:中環街市一樓Event Space

文:Bet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