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深水埗中「城市的盼望」 共融的嘗試

活在今日的香港、當代的世界,你還有對未來的憧憬和盼望嗎?深水埗南昌街上,日常的家居百貨舖旁邊,有個燈火通明的空間,名為「城市的盼望」。明顯的對比,敦促我們思考,如何在狹隘的街頭、侷促的室內,仍然盼望。

▍  連結北角教會與深水埗街坊

「城市的盼望」是由北角的 Island Evangelical Community Church(Island ECC)在 2019年開設,盼用城市的一隅,服侍草根階層,並結連青年、不同的社區機構和資源,在深水埗區建立關係網絡。由於北角與深水埗生活方式差異頗大,於是Island ECC便想用「城市的盼望」連結自己教會,以及住在島對岸最草根社區的街坊鄰里。

逢星期二晚,Island ECC的教友會跟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探訪深水埗街坊。上星期六(7月29日),他們更邀請了幾位街坊來到「城市的盼望」,一同以咖啡茶點、音樂共度下午。

不論生活模式、以至語言文化的差異,Island ECC的會友與未必相信基督教的草根社區街坊都截然不同,但其中一個滿臉鬍鬚而精神奕奕的無家者,很喜歡一隻 Island ECC 會友帶來的黑狗。小狗來去自如,在樂隊演出時走到歌者腳前、記者膝旁、無家者的身邊。歌聲之外,黑狗沉默但活躍的舉動,也靜悄悄地在眾人之間畫出一條條連結的線。活動完結後,那位無家者也感謝樂隊贈送的布袋,是難得而簡單平凡的交流。

▍  平日服事街坊 週末提供咖啡

有份策劃「城市的盼望」的Island ECC同工 CK 坦言,他們不熟悉深水埗的生態,所以需要其他團體的協助,例如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聖雅各福群會、白田浸信會等。而教育水平較高的會友,就可以在平日開辦的英文班幫忙,透過一對一補習,會友作為義務導師,也是陪伴這些家庭,以至受助的學童能夠茁壯成長。

到了週末,「城市的盼望」就會成為「角度」咖啡室。今個夏天,「城市的盼望」更聘請居住附近的家庭主婦製作蛋糕、滙基書院的幾個中五學生做實習侍應,連續幾個禮拜六,邀請無家者參與手作班、聽現場音樂、聽音樂人分享故事。藉著同一個活動,拉近工種、年齡、才能、興趣各異的群體,就是 Island ECC 想在深水埗蘊釀的盼望。

▍  以音樂與無家者分享生命故事

上星期六,Island ECC 邀請角聲使團到「角度」咖啡室現場演出,他們分享的不只是他們的新歌舊曲,還有一段段生命故事。主唱兼角聲使團團長Derrick分享,自己少時既自卑又自大,習慣用金錢、成就去討好別人的喜好。在美國留學時,有人向他傳教,他頗為不屑。直至後來,他發覺這些傳教者真心關心他的生命,漸漸為之感動。

Derrick也言,「人生困難,不僅限於某一個年齡階層,任何年紀的人都會有。獨居的老年人可能會覺得自己被社會忽略,每一天坐著,就只是等待死亡,沒有盼望。」他問:「有甚麼比沒有盼望更令人痛苦?」Derrick續說,角聲使團的使命,就是希望透過音樂佈道,接觸更多未信主、不同背景的人,為他們帶來盼望和祝福。這次到「城市的盼望」出隊,能夠接觸無家者、以及Island ECC不同年紀的會友,正切合他們的事工。

現代城市的空間,尤其是香港,不論是家居、工場,還是商鋪,都傾向從四道牆往內設計,成為一點。這四道牆的空間設計就算再精緻,也只是邀請人入內。而室外的街道,它的主要功能也只是連接室內空間的一條線。點與線之外,可讓大家漫無目的地游走、玩耍、聚腳、發呆的公共空間、空白背景,,卻愈來愈少。城市需要的是怎樣的空間、怎樣的盼望?Island ECC 向我們拋出這重要的問題,也試從自己的「角度」回答了。正因如此,我們也需要努力思考,如何和應香港,以及這個城市的人與事。

文:JC、K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