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唔玩IG的人

用慣了 IG 的大家,有沒有遇過不用 IG 的朋友?小編就有位朋友,用過IG但又因為喜歡文字甚於圖像而刪掉帳戶,又聽說過,有人因為入行船運要長期出海,才開IG與親人、朋友保持聯絡。上次我們找了有四至五個 IG 帳戶的人談談背後心態,今次小編就訪問兩個沒有個人 IG 帳戶的朋友,聽他們道來為何選擇如此生活。

▍ 初職Samson:擔心自己沉迷於泛濫資訊

工作了幾年的 Samson 從沒試過用IG。他坦言,在中學、大學錯過了最適合開 IG 帳戶的時機,如果現在才聯絡中學同學、大學莊員,難免令人疑惑為何當時不加他們做IG朋友。他說,既然現在開帳戶會令自己後悔何不早點開,就索性不開。雖然沒有IG,別人不能從他的 Story 得知近況,反之亦然,一些關係難免疏遠,但 Samson 認為,即使加了別人IG,也不一定經常聯絡。而且,沒有IG就不會被人用 hashtag 標示,多了點私隱,甚至慢慢變成他的個人特色,別人說他是「史前生物」也不介意。

不過, Samson 不開 IG 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擔心自己沉迷。他坦言自己容易沉迷,即使是FB,也會不經意花了很多時間瀏覽。如果開了IG,就不會只用來聯絡朋友,還會看新聞、瀏覽感興趣的專頁、睇Meme圖自娛,「加加埋埋就好多,碌極都碌唔完」。如果比較不開 IG 的損失,與開了 IG 沉迷在泛濫資訊中所失去的時間,他寧願選擇不開。

▍ 研究生 Terence:只用莊IG讀新聞

大學研究生 Terence 形容自己的情況比較複雜。雖然他沒有個人 IG 帳戶,但會用大學時上莊的 IG 讀新聞。他指出,許多新媒體都只有 IG 專頁,即使是有App的傳統媒體,也將重點放在 IG,所以如果要知道即時新聞,是需要用 IG 的。

沒有個人 IG 帳戶有何不便?Terence 坦言擔心因而與朋友疏離,始終朋友最表面的資訊,除了IG之外難以得悉。他也指,沒有IG,別人還可能誤以為他很冷酷,不僅是新認識的學生、社會工作時遇上的同事,早如中學那時已有同學如此看Terence。

可是Terence又指,沒有個人IG帳戶,可免卻很多麻煩。例如出了 story,別人留下回應,自己不想回覆又不好意思無視留言,就要費神思考如何回覆。當自己去了聚會,在IG分享,若其他朋友發現沒有受邀,可能感到不快,別人repost他們密友的story時,自己發現不在密友綠圈內,情緒又難免被牽動。這些IG社交的潛規則,讓Terence 覺得麻煩,所以即使要開新帳戶,那只會是作為老師的帳戶,與學生聯絡。這跟開首時提及行船的朋友一樣,只是為了與人連結,才有節制地使用IG。

小編聽過幾位朋友如何謹慎看待IG後,也不禁想,不用IG就追不上社會潮流、時代步伐嗎?習慣使用IG的你,生活充斥快速閃過的數碼圖像、影像,會否失去了另一些較慢但較深入的溝通模式?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不專業推介五大靜修營

Next
Next

香港街道背後的基督教故事(九龍、新界、離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