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余仕揚文章〈教會前景:學術研討,還是認罪祈禱?〉引討論

播道書局於週一(10日)晚上在FB發佈播道會尖福堂主任余仕揚牧師的文章〈教會前景:學術研討,還是認罪祈禱?〉,談及近年香港社會和教會的關係,批評有牧者推動社會運動令福音運動倒退,文章引來多名信徒、教牧回應,以負面評論為主。

余仕揚的文章表明是參與一個探討香港教會前景的會議後不吐不快,批評「香港教會界政治神學的反覆無常」,建基於社會政治氣候多於聖經神學。他指教會面對8964民主運動時是守法與溫和,14年佔中運動和19年反送中運動激進派抬頭,在《港區國安法》生效後「鷹派變鵪鶉」,質疑轉口風是神學不一致,「若是真理就不應妥協,在任何時空中都要宣講」。

他亦將教會在回歸後聚會人數下跌,歸咎於教牧花精力資源「攪政治運動」,批評教會領袖犯罪失職,「眾潘霍華都逃亡閉嘴後,教會才重提釘十字架的耶穌」。他不滿會議中的人自視為受害者,又指有講員曾推動社運,卻在會上大談守法和教會前景,認為教會若不認罪悔改,再「不務正業攪三攪四」的話,「香港教會的末日就不是來自政權的攻擊,是慢性自殺」。

▍ 馬斯特:年輕人離堂因教會回應社會軟弱無力

文章引來不少人在FB分享和回應,信徒馬斯特批該文「平行時空得過份」,不同意香港教會曾經激進,不然就不會出現年輕人出走,更指關心時局的年輕人離堂,正因教會對社會事件回應軟弱無力。他指全港共4000多位全職同工,在社運時站出來的不足20人,影響力不大。對於余文談及香港教會回歸後「熱衷於社會公義議題,重新包裝社會福音上架」,他指社會福音派在教會歷史中影響力微不足道,不解一批香港教會領袖為何會「念茲在茲」地關心它會取代福音。

▍ 牧羊犬:仍有牧者沒有消失、逃亡、妥協

關注社會的牧者牧羊犬回應指,教會界仍有牧者沒有消失、逃亡、妥協。他不同意余仕揚將教會人數下跌歸咎於牧者「攪抗爭」、二分傳福音與行公義、把處境性討論視為轉軚。他直言:「沒有理解處境,不作神學反省的,不知道福音的大能如何回應當下人心所需的,正是這種人。還是去認罪祈禱吧!」

▍ Rocky Yeung:反映作者欠缺整全的人觀

神學學者Rocky Yeung表示,文章反映余仕揚似乎欠缺整全的人觀,指出教會重視個人及社群性的心智和心靈成長。他引用林前三2,指出經文中心智和心靈得以經歷μετάνοια(悔改),也包括心智、心靈及其社群面向,反問懶理上述面向、只提個人心靈的教會前景,是悔改還是瞎子領路。

文:KOC

(左上圖:鄭樂天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