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趙崇明談新常態下狹縫中教會

面對不能明白、不可理解、陌生的新常態,在壓迫中的夾縫下,香港教會應如何思考和行動?趙崇明博士於上周三(5日)「逆、常、新」交流會中,大談實踐神學,並分享如何以實踐神學思考教會的處境和踐行。

他以「踐行神學」(實踐神學/Practical Theology)作方法論指出,香港教會可作為上帝的行旅教會。在今天新常態下的狹縫中,教會應如水般,帶著屬靈的辨析力和美學,敢於去創新和冒險。

▍ 在狹縫中的如水教會

趙崇明引用主禱文、羅12:1-2及彼前2:9-10三段聖經經文,指出教會需要從中反思自己的身份、使命、福音觀。

教會應有天國的價值觀去分辨地上處境,「思考生命與門徒,聖潔的生命是甚麼意思、祭是甚麼意思,是分別出來」。他又指,教會要「心意更新而變化」,不是「為新而新」,而是指有屬靈的辨析力,能察驗神的旨意。

如此的教會是「如水」教會,是有變化和適應力;也是「液態」教會,是碎片化、跨界的。這可應對多元、非理性、不可預測的今天。

▍ 在狹縫中創新的行旅教會

「公共集體的情感創傷,教會該如何面對?液態教會是一個教會文化運動,是屬靈運動。」趙崇明進一步指出,整本聖經由多段行旅敘事組成,教會的群體都是在行旅中跟隨上帝,「液態教會是長期的方式,來塑造我們的生命。」

因此教會作為流散的教會,是處於異類僑居者的存在,是有別於世界的信仰群體。趙崇明引證耶穌「登山寶訓」,有學者指出耶穌當時的教導正是回應當時羅馬的政治現況,「耶穌不是起革命,不是反,但要另類,他的『新』正是在此。」

▍ 培養神學的美學帶來創新

故此,趙崇明強調「創新」和「屬靈辨析」的重要,在新的處境中「成為敢於創新與冒險的教會」。他強調,創新不是等於反傳統,而是立足於傳統來更新,正如教會禮儀也可以富有美感。

趙崇明指,香港教會過往對美的訓練很弱,教會需培養對神學的美感。如教會禮儀可以被僵化,但也可以很美。他認為禮儀如聖餐是行為藝術,而以西結先知的行為亦是行為藝術,又如啟示錄的喻象,「是美學的語言,訓練我們想像」,在教會受逼迫,不能明說之際,「透過身體力行去言說message(信息)」。

▍ 信仰是一場冒險

最後,趙崇明總結道,「創新是需要冒險(Trial and error)」,信仰是一場冒險,而維穩卻是不願意冒險。正如上帝帶領亞伯拉罕離開半生的安穩生活,和耶穌呼召門徒,走上行旅冒險,「在今天,教會也是一個冒險。」

行旅的教會亦是行旅中接待的教會,及休戚與共的受苦教會。今天,香港教會正被考驗能否實踐、接待與自己政治立場和身份不同的他者,面對如斯景況,他直言:「雖非常困難,卻正是靈性生命的實踐。」

文: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