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3年度6.6萬人確診抑鬱症及在公立醫院接受治療
港人每天都在壓力下生活,根據醫院管理局早前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23年度單是在公立醫院就有6.6萬人確診抑鬱症及正在接受治療,而且新症輪候需時約40星期,個案及輪候時間連續4年上升。心理學家錢鋒博士日前在《恩典時刻‧時代論壇》談到有關問題,認為這跟社會運動、疫情帶來的人際問題、移民潮下醫療人手短缺,以及保險制度等多個因素有關。
▍ 醫生移民、保險制度等不完善致排症時間長
錢鋒表示,除了因患情緒病的人越來越多,排症時間延長的原因是近年有不少醫生移民,如他認識的圈子中,「16個醫生走了15個……全班同學走晒」;加上有些精神科醫生選擇私人執業而不在公立醫院工作,令公營醫療系統的精神科人手更形短缺。另外,某些其他國家的醫療系統和保險制度比香港完善,只要在社區醫療系統下,看輔導也有政府或保險資助,但香港不但較少保險公司會提供精神健康的補償。政府也只承認社工及精神科醫生的輔導資格,故在情緒病方面的輔導技術上不夠充足,患者需另找專業的輔導員。
▍ 抑鬱症患者持續失去動力 需要家人朋友支持
錢鋒形容,抑鬱症就如傷風感冒般有個誘因,出現抑鬱焦慮的徵狀,讓人察覺生活上出了問題;較輕微的觸發點如夫妻吵架可能未必會找人幫忙,但較嚴重的如離婚,或令到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就需要求助。
錢鋒認為誘發抑鬱症可以有不同的原因,例如家庭、感情、人際關係及工作等,當人受不了,就會開始「冧檔」,出現抑鬱症的症狀,「其實就反映畀你睇你好唔掂,或者感冒傷風咳出嚟咁。」
他指抑鬱症的徵狀不難觀察,一般有兩個主要徵狀比較明顯:連續6星期以上對本來熱愛的事情失去興趣,譬如平時喜歡打機,會突然對打機沒有興趣;持續地心情低落、沒有動力、很「頹」的狀態。當有至少一樣徵狀吻合,再加上若出現失眠或渴睡、暴食或沒胃口、有自殺念頭等,符合了3-4個的話便可能患上抑鬱症。錢鋒亦指有一種被稱為「微笑抑鬱」的長期抑鬱症,表面上通常都很開心,故較難被人察覺,或到臨界點才會突然「爆煲」。
錢鋒認為移民也會造成抑鬱。他以英國為例,由於冬季長期看不到陽光,再加上要重新適應工作和社交圈子等壓力,若沒得到家人支持,會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在教會層面,雖然未必有專業人士可處理,但錢鋒認為可以舉辦多些活動連結患者,避免讓失去動力的患者感受到被孤立,「身邊有個人扶吓你、陪吓你,其實就可以幫你過到嗰下。」
▍ 患者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調整心態
抑鬱症患者無法控制外在環境因素,錢鋒認為可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調整其心態和想法;就如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的「你的想法如何,你的命運也如何」,改變不了的過去可能成為限制,「但呢一刻係你令到你唔掂落去,定係想有轉變呢,你可以決定你嘅而家同未來。」
文:M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