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布干維爾影像計劃》尋求布干維爾、新畿內亞與澳洲的和解之路

血海深仇、家國大恨跟前,微不足道的個人,又能怎樣面對彼此?澳洲曾介入鄰國新畿內亞的布干維爾島(Bougainville)內戰,提供武器甚至派僱傭兵駕直昇機用機槍掃射島民。這代的澳洲人幾乎都已忘記布干維爾,澳洲導演Paul Dwyer早前便以紀錄劇場的方式凝視這段歷史,並回想他身為澳洲醫療宣教士的父親,與當地居民之間那些簡單而純粹的人際接觸。

▍   劇場凝視回憶透出盼望

在1988年,為了當地銅礦的資源及利潤,新畿內亞無視布干維爾居民保護河流免受重金屬污染的意願,以及更公平分配銅礦利潤的要求,用武力強行重開當地居民關閉的銅礦,結果觸發十年內戰,雖然布干維爾最後成為自治區,內戰卻奪去 15000 至 20000 條人命。澳洲雖然聲稱只是為新畿內亞軍「提供物流支持」,但後來也承認有提供武器,也有僱傭兵駕駛直昇機用機槍掃射當地島民。

Dwyer指出,上一代的澳洲人幾乎都至少認識一個人與布干維爾有關的人,他當醫生的父親就曾去過做醫療宣教,但下一代卻好似覺得澳洲是布干維爾的局外人。於是Dwyer寫下劇本《布干維爾島影像計劃》,講自己的故事,同時希望重拾記憶,回顧歷史,再繼續前行。他形容年輕一代學生幾乎都忘記了澳洲參與布干維爾內戰的事實,患上「集體失憶」。紀錄劇場雖然跟新聞報道一樣要求呈現客觀歷史事實,劇場卻難掩令社會變得更好的欲望。那劇場如何呈現這份欲望?

劇場臨尾一幕,Dwyer故弄玄虛,稍前提及有牧師在叢林被居民謀殺,棄屍在太平洋,然後在黑夜一條山路上,帶頭的居民突然消失,令觀眾緊張。原來嚮導就在附近,而帶Dwyer去的地方,是一個「復和慶典」。嚮導村落有群男孩,曾經誣衊一個女孩是女巫,戲弄然後輪姦她至死。慶典就是處理這份仇恨,但去到原來只是手舞足蹈唱聖詩。Dwyer問嚮導:「咁就復和到喇咩?」他回答說:「我地就係咁握手言和㗎喇。」沒有燈火,漆黑一片,誰也看不到誰,只有洪亮歌聲。Dwyer形容,這是「神秘的一夜」(magical and mystical night)。

▍   簡單接觸已能治癒傷口

歷史傷口不易修補,根據AlJazeera及《衛報》等的報道,布干維爾2019年發起公投,大量居民要求獨立,同時打算重開銅礦,為獨立提供財政資源,「和解」似乎遙遙無期。

可是,即使Dwyer父親到當地做醫療宣教,仍受島民珍重。他當時只有木匠的工具,卻醫好各種難症,例如脊椎、手腳嚴重扭曲。與Dwyer同年出世的其中一個病人,在「復和慶典」當晚也在場,敬拜上帝。雖然Dwyer認為天主教與殖民糾纏不清,但仍然發現,綁繃帶這些微細卻温柔的觸碰瞬間,的確改變不少人的生命。即使許多關係仍舊破碎,純粹的人際接觸,仍能是簡單的美好。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