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嘅福音係點?教會點回應戰爭?
螢幕上顯示年份,倒數、前進,最後停留於二零二三年。走廊左右設有六所房間,每個代表一種「異」,沒有特定觀賞次序,參加者可隨意行走。第一所空間為課室,內裡的電視重複播放著更改三三四學制的新聞片段,課室的擺設熟悉、教科書內容仍記憶猶新,惟書桌上方掛著數個鳥籠,罩著學生的頭顱之上。究竟今天所謂的學習自由何在?還是在學習之中,已無意被重塑思想?
旁邊的房間名為「真實福音」,房中央擺放一個被鮮花、燈光圍繞的十架,鮮豔、奪目,不禁讓人聯想起教會慶典,惟兩側的投影播放著戰爭片段:戰壕、坦克、砲彈、戰俘,然後是屍體。投影兩旁分別放著印象派畫家梵谷的《割耳朵後的自畫像》、《星夜》。策展人之一的Leeleelee解釋,梵高曾立志成為牧者,惟舊時牧者身分地位崇高,就算梵高欲接觸、服侍低下階層亦被黯然拒絕。「究竟咩係真實嘅福音?教會又應該如何回應戰爭?」
來到隧道末的兩所房間,「今天穿什麼衣服?」——映入眼簾的盡是五花八門的衣服,惟衣服的顏色只得黃、藍;黑、白,坐在其中一方,顏色的對立迎面而來。而到了最後一站——「同疫」,牆上滿布被口罩蓋住的面具,所有面具均面向房中央的病床,整個感覺是孤獨的、是窒息的。疫情三年,面具下只剩倦容,我們經歷很多錯過與失去,有些人沒有名字、沒有面孔,早已離去,但策展人亦希望借此悼念他們。「恐懼、無奈、麻木」有觀賞者在活動後這樣寫道。
上面的房間,是中國神學研究院師生早前舉辦「CGST STAGE - 異・常」為題的多元藝術展覽及體驗活動,目標是讓人找回內在的自己,重新思考生命中新的出路。
「呢十幾年,作為信徒,甚至普通人嘅歷程係咁,但係咪喺呢個位就完呢?」另一策展人阿鑾認為,我們不應被「異」影響而停滯不前、被歸類,沒有再前進的可能性,信仰應是向前向度、有時間性的。「信仰應該係一個flowing嘅過程,connect到呢個時代。」Leeleelee補充,參觀完Stage1「重遊異地」後,會進入名為「幔子.裂開」的空間,靜默數分鐘,從新思考過去的異,也從新在這些「異」之中,尋回上帝的身影。「我哋嘅信仰唔係咁膚淺,只可以喜樂、一家人相親相愛,就算有苦難,基督身體其實都同我哋一齊經歷緊。」
文: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