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藝術家帶領長者創作 創意高齡:用藝術激發大腦潛能

有沒有想過,長者也可以成為「藝術家」,以不同藝術形式述說自己的故事?剛過去的一個展覽,就展現出這種可能!藝術家上門教長者造陶藝,造出一件件使人驚歎的作品,也反映他們的喜好。住在古洞的長者,透過製作版畫,畫出鄉村的生活日常。又有長者透過詩作和畫作,形容身體隨著年長而來的「痛」。

小編在剛過去的幾天,偶然走到JCCAC,發現當中一個有趣的展覽,製作各種作品的藝術家全都是長者。原來主辦單位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早前安排藝術家進駐不同社區的長者中心,並教授長者們不同形式的藝術。

有體弱的長者未必能到訪中心,負責教授陶藝的藝術家葉皓賢就與職業治療師上門探訪,跟長者與照顧者一同玩陶泥。李漢明伯伯年輕時很喜歡「篤波」,他就做了一個桌球的陶瓷。活動讓長者再次探索自己雙手活動的可能性,也讓長者與照顧者可暫時脫離每天的「照顧日常」。

長者隨著年紀增長,身體出現各種毛病,每天都常常經歷不同程度和位置的痛。近年的移民潮,一些長者更有兒女移民,經歷思念之痛。痛楚難以言說,卻可透過藝術表達。藝術單位影行者與馬鞍山長者中心的長者一同探索這些痛的感受,並以詩詞、黏土、畫作等的形式表達出來。例如有一個作品,是以膠盤比喻膝蓋,上面有一條條貼著鈕扣的線,長者行走時,膝蓋就如有著千萬顆鈕扣在扭動一樣。

在古洞生活數十年的長者,則以版畫記錄生活日常。藝術家曹穎褀教授長者製作版畫,讓他們畫出家門前的木瓜、荔枝樹、家貓,他們還曾舉辦展覽,讓公眾透過作品認識鄉村生活與文化。

今次展覽的策展人表示,面對社會高齡化,「創意高齡」是一種回應。長者透過學習藝術創作,分享自己的故事。藝術家進駐的一年間,長者慢慢變得主動投入,並自行發掘創作的樂趣。

面對日復日的工作和生活,我們也許可向這些長者和藝術家學習,以藝術述說自己的心情故事。

文: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