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熱日子基層點返工點瞓覺?

9月7日晚上,香港天文台發出這兩年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沒有人會想到,這場黑雨打破了自 1884 年來香港的最高降雨紀錄,雨後各地被水淹沒的災情仍歷歷在目。

事實上,不能預計、不尋常的極端天氣愈趨頻密,而災害的惡果,弱勢社群往往首當其衝。

近三年(2021-23)的酷熱天氣和熱夜日數均超過50天以上,佔全年14%以上的日子;去年更有15天氣溫超過35度。

破紀錄的酷熱天氣和熱夜,使基層社群夏日裡的工作和生活更加難捱。今天,趁著消除貧窮國際日,讓我們認識基層市民的居住情況、極端天氣帶來的影響。

▍    熾日下的基層工友

炎炎夏日,不少人在有冷氣的工作環境下工作,戶外工作的基層清潔工卻在約35度天氣下大汗淋漓地辛勞做工。早前的一個相展,便展現了基層勞工的情況。

烈日當空,幹道上,一隊清潔工友把全身上下的肌膚包裹,以免被曬傷。每天在熾熱的公路上,他們冒著曝曬地工作,車輛在一兩米外的車道旁飛馳而過,熱氣從瀝青路面上冒起,工友們的汗水已令口罩和衣物濕透。

頭暈、頭痛、作嘔、食慾不佳和中暑,在工友之間並不罕見,2022年8月,樂施會的調查顯示,不少清潔工友的年紀在六十歲以上。

在政府外判制度之下,保護他們在烈日之下的草帽和冰䄂也需要自行購買。他們不單缺乏休息的時間,連休息的空間也沒有。即使在垃圾站工作,也是同樣悶焗炎熱,且沒有休息空間。

▍    熱夜裡的劏房住戶

即使入夜後,太陽西下,天氣依樣炎熱。住在狹焗的劏房戶也捨不得開冷氣。據樂施會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劏房戶認為單位內比室外更熱,且近兩成單位沒有窗戶。

住在百多呎劏房的琼姐因捨不得開冷氣,只能開風扇和不停地用濕毛巾抹身降溫,擁有一扇窗戶的她已算是比較「幸運」。

華婆婆和丈夫住在一個「一眼睇晒」的七十呎短窄劏房,盡頭卻有一扇不能打開的窗戶。原來窗外不足一米是一道灰灰黑黑的牆壁。不能打開的窗戶不但沒有為華婆婆的家帶來鮮風,更帶來了垃圾堆積和鼠患問題。

他們的心願微小而簡單,只希望脫離環境惡劣的劏房居住環境。但在這之前,他們只能忍受悶熱、焗促的夏日。



▍    關愛鄰舍,追求氣候公義

香港中文大學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副教授戴沛權曾在《時代論壇》撰文指出,基督徒需要意識到氣候變化背後的不公義,並行出信仰所要求的「行公義,好憐憫」。

他指出,發達國家犧牲環境,享受經濟發展成果;極端天氣的惡果,卻由貧窮國家承受,甚至有太平洋島國面臨快將滅國的危機。

戴沛權以好撒馬利亞人的故事為喻,呼籲基督徒在日常生活、飲食及消費習慣實行低碳和減廢生活,「本著愛鄰舍的心,好好保護上帝的創造,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

個案及相片提供:樂施會。廷伸閱讀:https://shorturl.at/cHL37

文:JW

Previous
Previous

使命空間開放 思考這時代上帝要我們做的事

Next
Next

觀塘海濱龍舟比賽 教會盃有少數族裔參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