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生活館:創造想像未來的空間

有「平民豪宅」之稱的華富邨快將重建,明愛最近在華富租了一個地舖,開設「華富生活館」,希望趁重建的機會,招聚居民回想過去,想像未來,說出心目中理想社區的模樣。開幕之後,生活館正展出一些居民的舊物,幾個捐出舊物的華富街坊近日跟小編分享他們如何看待重建,舊邨最不捨的是甚麼,新邨最期待的又是甚麼。

▍ 器物與相片盛載回憶值得珍重

街坊麻生介紹他捐出的磁碟機後,還逐一介紹其他街坊捐出的器物,其中有位借出家傳玉鐲展出的街坊,也分享了一直放在床頭的明之剛神父(Fr. Rene Chevalier)的相片。據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華富生活館計劃的負責社工陳梓楓(阿楓)說,雖然這位街坊認識明神父時僅是小孩,但日後做重大決定時,仍然會祈禱問神父,可見神父在街坊心目中是何等重要。

另一位街坊May姐捐出的是一條用來搗碎食材的荔枝木,「以前無攪拌機就用呢個㗎喇」,不過木杵的「另一半」石臼卻「唔知去咗邊,多數整爛咗」,聽聞另一個街坊有個「單丁」的石臼,May姐便決定將木杵捐出,讓它們可以「成雙成對」。「千祈唔好當咗佢係舂呀,呢枝木幾重。」May姐用木敲響地磚,笑言「你對腳都毆得跛,個臼畀你舂幾下就爛啦」,解釋這木不是「一下下舂落去」,而是慢慢沿住臼邊的坑紋磨。她指給小編看,街坊捐出的石臼上面,可以看出食材痕跡,可能是花生、芝蔴,或者是辣椒。「呢枝木梗係我老豆上山劈落嚟㗎啦」,並跟小編說,「呢個都係我好重要嘅回憶嚟㗎,你要好好寫佢呀。」

此時,一個路過的街坊推門而入,原來琼姐也捐出一件器物,是恆生銀行送給她的鼎狀錢罌。又有另一位現在住薄扶林的華富街坊,竟然將一系列舊相送給生活館,已泛紅的相片還可見已經拆去的舊式遊樂設施。這些器物與相片盛載的回憶,雖然久遠,仍然值得珍重。

▍ 「為咗後代,點可以無夢想」

另一位路過的街坊Anna入來沒多久,便開始熱情分享她所想像的理想社區。「交通一定唔可以好似皇后山咁樣!」她激動地說。阿楓補充道,新屋邨(例如舊日的秀茂坪邨)的配套往往在建好公屋後才慢慢落成,像皇后山這樣由粉嶺到粉嶺都要搭很久的車,就「出晒名唔方便」。

Anna又希望重建後的新邨有遊樂場、圖書館。她認為,社會多了SEN(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孩子,是因為孩子沒有空間舒展筋骨,活動手腳,所以遊樂場地其實很重要。街坊也很需要安靜,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去教堂、寺廟,而圖書館就是大家都可以進去安靜的地方,但目前華富有薄扶林公共圖書館,不過希望重建後仍可繼續有圖書館。「雖然好難,但為咗後代,點可以無夢想呀!」

▍ 重新想像未來的契機

雖然華富邨重建是由房署決定,但May姐認為樓舊經常要維修,怎會不想重建,只是捨不得空曠的環境、晚霞與月色。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督導主任林凱鵬(阿鵬)說,重建也可以是重新想像未來的契機,所以他們才選擇開設生活館,一方面成為街坊放心發聲的平台,另一方面也積極尋求向房署表達這些意見的機會,更嘗試跟不同團體合作,例如跟「智樂」合作設計遊戲給孩子玩,努力營造更好的社區。阿楓認為,不同團體都有本身的服務對象,而生活館「由你識行到差唔多入棺材都可以嚟」,各方訴求多元,需要時間磨合。不過,既然生活館開幕那天,房署及不同團體都有人來參與,阿鵬、阿楓都覺得值得期待更多的合作。

阿楓點出,重建不只是一條邨的事,而是牽涉整個社區,所以有個地方讓街坊吐苦水,又吸引邨外人、社企、傳媒關注華富重建,確實有它的意義。

文:JC

Previous
Previous

人類大歷史作者論以巴 慨嘆和平機會渺茫

Next
Next

啟言(阿Mo)代禱信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