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媽媽搵到仔仔話「感謝主」、「神蹟」點解引來反感?

日前男拔中六生曾憲哲失蹤八日後在山野被尋回,Matthew媽媽多次提到「感謝主!」,形容這件事是一個「神蹟」,卻引起部份網民的反感,例如「搜救人員搵到佢?定係神搵到佢?」、「唔係神蹟,係靠搜索人員同消防嘅努力」等。朱幼成牧師(Pat牧)猜測,曾媽媽在訪問時候略帶強硬的表達,令人覺得同「感謝主」有很大反差,但雷競業牧師反而覺得抨擊Matthew媽媽的人多是怨懟教會的基督徒。

▍ 「感恩」唔真誠?

Pat牧認為,在這件事上網民之所以對「感謝主」等字眼抗拒,是因為在曾媽媽的訪問片段中,她的表達「淡定」、頗官腔,沒有太多喜悅感,強硬的表達好像倒行式的「感謝主」,挑起了一眾對「耶L」反感的網民不滿,令網民延伸猜測孩子因壓力離家出走與母親的關連,感覺不到她真誠地「感謝主」,亦可能是因為曾媽媽敏感度不夠。

至於基督徒用「感謝主」、「神蹟」的屬靈字眼令非基督徒反感,Pat牧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一些基督徒在生活中缺乏呈現跟上帝有緊密的關係,所以基督徒要留意自己日常生活時候的態度,要讓人看見基督徒和上帝有好的關係。

雷牧師同意教會應該慎重使用「屬靈字眼」,但也認為Matthew媽媽在記者會看似「讀稿」可以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不習慣公開場合說話,也可能是家事不便說得多,其實我們也不需要「八卦」過問。

▍ 基督徒唔抵得教會畀光環自己帶

雷牧師反而認為「神蹟」、「感恩」、「In God We Trust」這些字眼不一定有宗教意味,失蹤整個星期、經歷暴雨颱風還能生還,確是「神奇」,Pat牧亦認為他也會用「神蹟」形容今次事件,一個母親因此「感謝」也不出奇。那麼,批評Matthew媽媽的人,會否覺得她提到「神蹟」反映了基督教一貫的「非理性」?雷牧師覺得,現今世代普遍對spirituality比較開放,不太強調與靈性對立、絕對客觀的「理性」,反而對教會累積怨氣的基督徒,對「屬靈字眼」的反應可能還比較大。

雷牧師解釋,可能他們「唔抵得教會覺得自己好威水嗰種self-glorification(編按:自己畀光環自己帶)」,又或者是「無同情心,幸災樂禍」,例如有架飛機失事,然後你說感恩自己沒乘上那班機,這當然是沒同情心,惹人反感,但今次又似乎不是這樣。

▍ 時局太黑暗令人難盼望

Pat牧亦指出,香港的社會文化缺乏「感謝」,故令到「感謝神」的表達變得好「特別」 。但在外國,「Thanks God」 和「Oh My God」 都相對輕鬆。他認為非基督徒抗拒「神蹟」的表達,是跟當下時勢有關,時勢太荒謬,令人失去對盼望的想像,所以難接受神蹟,同時認為基督徒多謝他們認為不存在的神是多餘。

雷牧師認為,即使在基督徒的圈子,也有這樣的情況。現在的社會氣氛是「說好XX故事」,容易令信徒覺得「唔講世界有幾醜惡、黑暗、痛苦,就係離地」,甚至吹捧政權。「依家香港咁,仲有咩好感恩?」或是許多信徒內心的想法。

▍ 神的工作與人的努力不矛盾

Pat牧最後這樣解讀「神蹟」:「相信神蹟,是相信神的確存在。同時要相信神的主權,即要接受神蹟唔係按人的理解或邏輯:曾同學神蹟地獲救,唔等於下一位失蹤者同樣神蹟地獲救;又或者因之前嘅失蹤者而推翻神賜恩的主權。」

雷牧師補充,如果覺得「相信神蹟」就不能「要求別人幫忙」,那只是無謂的說法,因為大家都知道神會施恩並不代表人不需要努力。

文:JC、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