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著名作家王文興安息主懷

台灣著名作家王文興上月27日逝世,他以《家變》震動文壇,廣為人知,但原來他青年時曾因留長髮而被台南警察拘留、強行剪髮,事後他提出抗議。到了晚年,他皈依了天主教。一個文人留長髮並不出奇,有叛逆抗議精神也不出奇,但為何會選擇歸信基督宗教呢?原來,他認為知識份子的「知識障」比較重,總覺得要了解清楚才願意跨出相信的一步,但在生命、人際關係的事上,沒有上帝卻無法面對。

▍ 牽絆一生的文字磨煉

由《家變》、《背海的人》到《剪翼史》,王文興一直堅持晦澀雕琢的文字技藝,在〈家變後序〉中形容理想的小說應該像大提琴的音樂,又低沉又成熟,而且技藝還是次要,最重要的是活生生的歷練。他這樣描述不同體裁:「詩叫人refined,小說叫人humane,散文叫人intelligent(聰穎)」,「聰穎」的意思是精煉的選字,用上來字字小心翼翼。

▍被警察強行剪髮

青年時,王文興曾與太太到台南旅行,怎料被一個路過的警察截查「摸他的腦後」,被要求入警局剪掉長髮。王文興提出抗議,卻被一個警官斥責「傷風敗俗」,帶來「嬉皮歪風」,「留長髮怎樣教學生?」,更被強行拖到理髮椅上剃頭。這個警官不但拒絕提出執法依據,更指控王妨礙公務。因留長髮被警察拘留,在今天也許匪夷所思,但因留長髮而遭白眼,即使對今日在香港的我們,也不陌生。


▍皈依就像先跳躍後游水

王文興在2011年《印刻文學》一篇訪問中自白,皈依前已經猶豫多年要不要相信基督宗教,後來發覺再猶豫下去也只是原地踏步,不如先做「信心的跳躍」。他跳下這一步,就如有神助,就像撒種,不知何時苗就長起來,或者像人的感情,相識片刻,不經不覺就是莫逆之交。踏出這步,可能就會經歷一生的平靜,但王文興也承認,知識人的「知識障」比較重,不容易相信,但在上帝眼中,「一個弱智有宗教熱誠」,比「一個天才有豐富學識」,來得更寶貴。

他認為人有三個良知:社會良知、藝術良知、宗教良知,依次社會最低,宗教最高。那是說,如果一天只能在開會、寫作、做彌撒選擇做一樣,他會做彌撒,將時間留給上主。然而,他覺得寫喜歡的文字、讀喜歡的書,比社會責任更重要。

然而,他並不認為每件事都要祈求神助。念書、寫作,皈依後沒有變得更難或更易,「這方面恐怕神不會介入,好像祂已經決定將人生這一塊交給人獨立、自主」。當然,生命長短、人際關係的糾紛,如果沒有上帝,卻是無法面對。依賴天主之後,許多瓶頸位卻像久病痊癒一樣,豁然開通。

文:JC

(資料來源:〈文學與宗教:單德興專訪王文興〉,載《印刻文學生活誌》2011‧二月號)

Previous
Previous

美國遊客在以色列博物館破壞古羅馬雕像 辯稱患耶路撒冷綜合症

Next
Next

17歲少年曾憲哲已於馬鞍山尋回 媽媽感恩兒子在生並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