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營名大亂鬥:3類常出現的營會名字

你聽過最特別的營會名字是甚麼?小編前幾天在IG Story收集了一些基督教會的營會名字,發現可以歸納為三個類型:

一、千年如一日型

正如真理是永恆的,有些基督教會的營會主題也歷久不衰,像是「委身」、「與神相遇」、Connect、Family,也有「重建失落的群體」對應疫情後信仰群體離散的處境。

二、食字營

但永恆之下也有變幻時,所以一眾籌委就玩起「食字」來。「上帝call緊你」、「好攞命」都還可以看得出跟「召命」有關,但「伏常」雖然猜到是「復常」,但意思已有點不清晰。小編看到「坦己」笑了出來,原來是「坦承表達自己」。最有趣的是「進擊的水人!」,「水人」是「水皮的人」,在現實的困難中受挫、被負評,以致失去自信。還有個竅妙位,就是「水」象徵神的拯救和大能。

三、腦洞大開型

腦海開發到某個位,隨時可以引爆小宇宙。小編稱呼這類營會名字為「腦洞大開型」。例如「Delete」,驟看不明所以,原來是除去纏累我們的事,思考生活需要的是甚麼,又有甚麼生命經歷是無法除去,而必須要面對。恩潮、鑽石山兩間浸信會合作籌辦的一個營會,就改了「核聚變の銀芽之旅」這個名字,想凝聚團友,又讓大家結識新朋友。

▍ 以流行文化構思營會名字

五花八門的營會名字,究竟是如何構思?小編找來了旺角浸信會的Juno,分享他多年來參與、籌辦營會的經驗。他記得以前去過的營會,風格比較多變,有的是食字如「忍營」,或是用拉丁文表達常見的主題如 Mutare(「改變」),更有的借用當時流行的用語或歌名,如「發現號」、「夠薑運動會」等。

但到了近年,大家開始找到了改名的原則,就是先從流行於受眾的文化構思營會名字,再想主題如何配合。如果先從主題入手,反而難想出吸引中學生的營名。流行文化之所以流行,總反映了大家某些需要,例如「我的英雄學院」反映大家都想做英雄,所以兩年前的營會便以「我的壞蛋學院」為題。而在流行文化之上做二次創作,又能展露創意。四年前的營會「第六人格」,就是以當時中學生喜歡的遊戲「第五人格」為藍本,以耶穌給我們的真正自我為「第六人格」。

Juno坦言,今年構思營會名字比以往更難,因為社交媒體內容愈見複雜,很難有某種文化廣泛流行於所有中學生,就算是動漫、電玩「食雞」都未必個個喜歡。他們本身想用試當真的「今際之國」做營名底本,但試當真只「流行」於大專或成人,中學生卻未必很喜歡。於是便選擇了題材與「今際之國」相近的「異世界」為營會格局。

問及籌辦營會的困難,雖然Juno明白暑期大型營會動用的開支、人力、時間都頗多,但對象卻可包括不少教會之外的人,活動流程更可締造難忘的神聖經驗。假如略去籌備活動,就像是生活營,當然省去不少心力,但對象也只能限於返開教會的人。如果想連營費都省下,去山上甚至街上露營,那只能吸引喜歡行山、不介意露宿的團友,人數肯定更少。

文:J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