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環保需顧及處境,不做「環保法利賽人」:訪問生命草

提到環保,大家腦海中不期然會浮現3R、回收箱、膠袋等事物,但環境保護是否只局限於此?基督教環保團體「生命草」(@hklivinggrass)項目主任Yvonne指,環保「最棹忌一刀切」,而是需要顧及處境,「若沒有場境,只有規條,就是律法主義、『環保法利賽人』。」

當我們談保護環境,第一步先要看看自己身邊的社區。Yvonne提到,近年多了香港教會關懷社區,但都偏向人本,她提醒,環境也是社區的一部份。因此,她曾帶領教會團契到所在社區進行生態導賞,由認識社區的環境、所居住的生物,到建立關係,再持續觀察甚至監察。

Yvonne分享一例子:有一位傳道人見到教會附近有一幅棄置空地有很多垃圾,便呼籲弟兄姊妹一同執拾,後來才知道空地是私人團體管理,最後管理公司安排清潔工人處理。那次活動看似失敗,教會卻揭露了社區管理問題。她指這次經歷更可以延伸至福音如何傳開,因為在投訴文化底下,教會卻是提出協助,善待身邊的鄰舍,「對物業管理公司來說,這不是壓力,而是鼓勵。」

原來環境保護不只在大自然,Yvonne解釋辦這類入門級的巿區導賞,是因環保需要知識、情感、意志和行動,而從大家每天都經過的社區入手,便可將這種對自然的看見變成日常,與環境連結,建立情感。

近年也流行環保升級工作坊,將原材料升級為擁有更高價值的物品。不過,Yvonne直指:「做完用不用?若不用,沒必要做,若沒有使用,它並沒有upcycling,只是轉了形態,仍然是一件被閒置的東西。」她也說,這反映香港人很實際,覺得做了某些事就等於環保。

「很多教會覺得環保工作困難,因大家聚焦在做甚麼事情上。」Yvonne認為,大家應該問「為何要做」、「有甚麼方法做」,並且需要找到適合該堂會的場景,這樣才可做得持久。而這種尋找需要時間,生命草最想成為教會的綠色夥伴、一路同行。因此,生命草會提供自然導賞、環保工作坊、講座、義工計劃,讓教會和信徒看見環境的需要,從而持續回應。

Yvonne認為生命草跟坊間環團的不同是他們有盼望,且不是抱著贖罪和拯救地球的心態工作,「帳面看,坦白說地球沒盼望可言,但我們仍然堅持做,因仍然掌權的是上主,我們是順應上主心意所做的行動。」

文:K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