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栽種和平」展覽《飄浮板塊》:用藝術拉近彼此的距離

在這個不穩的世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充滿張力,像在海上飄浮的板塊般觸摸不定,還如何談和平?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栽種和平」計劃,招聚了一班大學生和中學生,與幾名藝術家經歷數個月時間共處兼一起創作,以「#飄浮板塊 Floating Platforms」為主題,嘗試用藝術探索關係之間的邊界及可塑性,盼透過創作找到關係中的平衡點,並在過程中連結社區。

▍ 讓藝術成為與人和社區連結的媒介

展覽策展人Sally表示,這個展覽不單是與學生們一起創作,更是與他們建立關係的過程。從藝術家的角度看,他們需要與同學們一起創作,加上主題是連繫社區,而這個團隊的關係,其實就已經是一個微型社區。對她而言,想讓學生們知道不只是在工作,而是想人性化一點,因此「吃喝玩樂」就成為與他們建立關係的重要過程。

「栽種和平」項目助理Anthony稱找學生參與的原因是想他們透過藝術作媒介,以另類方式體會和展現社區的和平——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從而看到自己的能力,獲得他人的認可,證明他們是有創造力與人共同創作,並藉與他人的碰撞而產生新的生活經驗,以此作為追求和平的探索過程。而在過程中,可讓同學對社區有多點經驗及反思,透過展覽中的藝術作品,呈現他們的想法。

▍ 藝術拉近彼此的距離

這次活動找來旺角及元朗的中學生參與,兩班學生來自不同社區,性格差異也頗大。按Anthony的觀察,旺角的比較有活力,而且在創作時較主動,而元朗的學生則相對較文靜。Anthony表示,他們最初都不算太投入,但在參與的過程中,與藝術家說說笑,就像是藝術為他們創建了一個空間,讓他們能彼此分享和做喜歡做的事,慢慢變得更有熱誠。

展覽中的作品「解構草根都市美」,由藝術家Zoe Siu與一班聖公會諸聖中學的學生共同創作。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們在旺角鬧市中展示作品,並訪問市民對社區的一些看法,收集贊成或反對的意見後,他們就把答案縫在手袖上。

藝術單位「#島仔藝術」與聖公會白約翰會督中學的學生們創作的「回家記」,是由他們用元朗地標而創作的遊戲裝置——由學校作為起點出發,直到終點元朗站,途中需要讓波子避過美食、購物商場等重重「陷阱」,是一個講求二人合作的遊戲。

▍ 何謂「和平」?

Anthony引述郭偉聯教授所指,和平可分為四個層次:個人內心的平安、人際關係、社區和睦及社會和平;而這個展覽的焦點是頭三樣,即他們的內心是否有平安、與人有良好的相處模式,以及在社區中經驗到更豐富和平安的生活。他認為,這次展覽能令學生加強對社區的想像,並帶出正面的影響力。

Sally形容,這次算是一場實驗,而「栽種和平」可以是一個框架或理想的狀態,探索在社區上實踐的可能性,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好。她表示,雖然不是直接參與,但有參與各組的活動,令她覺得自己不止是策劃者,也是參與者;而展覽是他們努力的成果,但過程的共同經歷和體會,讓每個人找到自己的角色,是她覺得重要的。

▍ 關係不分地域

Sally在她的作品「#移動記憶」中,所展示的是她與近年離港的朋友的互動交流——有長篇的對話記錄,也有他們在移居地所拍下的照片。她說,為了這個作品特別聯絡這班朋友,大家亦很努力地幫她完成,而展品中展示了他們所傳來、想起香港時所拍下的照片,如在伯明翰也吃到香港的味道,還有去了橫濱公幹的朋友,所拍出來的夜景總讓人第一眼就想起維多利亞港等。

「飄浮板塊 Floating Platforms」展覽是由香港浸會大學主辦的「栽種和平」計劃的項目,其目的是推動基督徒及大眾認識建設和平(Peacebuilding)的理念,並為社會帶來更新轉化。

展覽日期:4-14/5/2023

開放時間:11:00 - 19:00

地點:1a space

(香港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63號牛棚藝術村14號 Unit 14, Cattle Depot Artist Village, 63 Ma Tau Kok Road, To Kwa Wan, Kowloon, Hong Kong)

文:M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