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小心操控式團體

Netflix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持續引起港人熱議,並關注宗教團體的一些操控行為。有人慨嘆,就算不是教義上有問題的教派,一般教會也可能出現近似操控的情況。你或身邊人曾有過因信仰之名而被操控的經歷嗎?我們應如何分辨並加以提防?

▍ Lydia:正統教會亦可能出現近似操控

在日前D100《恩典時刻‧週一文化局》節目中,主持人Lydia憶述,中學時曾有老師邀請她的同學在課後到校外參加定期聚會,後來,有參與聚會的同學向她贈送金句卡,並邀請她加入。起初,同學的行為看似與一般教會信徒傳教無異,但當Lydia拒絕邀請時,同學卻認為「唔參加,唔感興趣,係好有問題」,又「指點」她要按照特定步驟去閱讀金句卡。那份過份投入、唯我獨尊的態度,令她既反感又不安。

Lydia說,即使在正統教會中亦會出現近似操控的現象。在她以前的教會,她曾遇上態度十分封閉的信徒對她說:「喺隔離基督教組織聽到嘅嘢,可以唔使理」,又提醒她不要閱讀某些信仰書籍和修讀某些神學院的課程,因為這些書籍和課程「好危險」。並且,若信徒生活上出現問題,教會往往會解釋為「對宗教唔夠投入,唔夠熱心」,使信徒產生罪疚感,從而更熱心投入宗教。同時,該教會亦對信徒要很多責任要求,對此,Lydia坦言:「入教時就好自由...(但)後尾發覺有啲嘢唔做唔得」,慢慢她亦「分不清哪些事情是上帝的要求,哪些是教會組織上的要求」。最後,她決定離開這教會。

▍ BITE模型助識別操控團體

另外,目前在英國修讀神學博士的楊超倫日前在《時代論壇》@christiantimeshk 刊載文章,介紹如何以BITE模型識別操控團體。這模型是由統一教離教者Steven Hassan,結合其過往被操控的經驗及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而歸納出來。BITE是指操控教派一般會對信徒施加的四方面的控制,分別是「行為控制」(behavior control)、「資訊控制」(information control)、「思想控制」(thought control)、「情感控制」(emotional control)。他舉例,若通過施加嚴格規則和條例來控制成員的行為,如限制成員與誰生活交往、控制成員的打扮和言行舉止,便屬於「行為控制」。

不少人誤以為,只有本身對宗教有追求、正處於危機的人,才容易被操控團體招募。對此,楊超倫提醒,只要在適當的時機,任何人都可能加入操控團體,「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性格弱點和面對的焦慮及壓力,而會被某個看似充滿愛、並為你解釋一切事物的團體所吸引,進而遭到轄制。」

文: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