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海員之家歷史

尖沙咀中間道「海員之家」重建地盤在今日凌晨發生四級火,至早上8點半救熄,火場中無人受傷。惟火屑四飄,有附近的司機報稱受傷。香港聖公會陳謳明大主教隨即發表禱文為海員之家事工禱告,原來,海員之家跟本港基督教歷史悠久的海員事工有莫大關係。

香港自十九世紀開埠以來,已是海事交往頻繁之地,大量海員短暫留港居住,因此在港宣教士亦很早便設立海員事工。到了1970年代,海員人數和服侍需求才減少。但直至現時,牧養海員的事工仍有繼續。

根據海員之家的網頁,他們於1863年在西營盤成立,為水手提供住宿,並設立教堂。1884年英國聖公會的海員傳道會(The Missions to Seamen)開始在香港的工作,1885年該會牧師獲准使用海員之家內的聖彼得教堂(或稱聖伯多祿堂)。

歷經幾次搬移和日軍佔領香港,海員之家位於尖沙咀中間道的會址於1966年動工,翌年由時任港督戴麟趾主持開幕儀式。天主教會的海員宗會(Apostleship of the Sea)在1969年於聖彼得教堂參與海員之家牧養工作;及後,丹麥海員教會(Danish Seamen's Church)和德國海員傳道會(German Seamen's Mission),分別在1979年和1995年亦加入海員之家的牧養工作。

一直到2018年3月,海員之家計劃重建,聖彼得堂在2018年2月底進行結堂禮,並由聖公會的鄺保羅大主教主禮。原本使用聖彼得堂的各個不同宗派團體都另覓臨時會址聚會。

海員俱樂部主席黎定基(Anthony Nightingale)指:「海員之家已有50年歷史,會所設施老化,遠低於現代標準」,並指重建計劃將確保海員俱樂部未來可以自負盈虧。重建計劃將原本樓高12層的海員之家,改建為一座逾40層高的酒店,並預留低層作海員俱樂部及宗教場所。

文:KOC

(圖:HK01新聞片段截圖、海員之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