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魚柳包的起源同大齋期有關?

大齋期(或稱預苦期)在上週開始,有信徒在這數週會進行食素、戒酒等自省活動,而大家容易在快餐店找到的魚柳包,原來是跟基督宗教的齋戒傳統有關。以前的天主教徒逢週五都會守齋,並視吃肉為罪。至1966年,世界很多國家的主教團才放寬吃肉的禁令;已故的天主教香港教區胡振中樞機亦寬免星期五守小齋的規定,但建議教友在每星期五作個人克制。

在六十年代的美國辛辛那堤(Cincinnati),那裡的居民有87%為天主教徒,並會在週五守齋。而發明魚柳包的信徒婁格羅恩(Lou Groen)也不例外,他即使開設了麥當勞的加盟店,在週五的時候也不會吃自己店中的漢堡包。受其他餐廳的魚肉三文治啟發,他想到售賣魚柳包,結果大受歡迎。

最初,婁格羅恩的快餐店平日平均只售出70個魚柳包,約佔一天收入的6%;相反,在大齋期的時候每天平均售出520個魚柳包,佔每天收入的19%。可見,當時魚柳包的銷量跟這個基督教節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婁格羅恩的孫女沙多因(Shadoin)2019年接受天主教媒體《全美天主教紀錄》(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訪問時表示,那間最初賣魚柳包的分店對他們的家族來說意義重大,而家人所傳下的不只是店舖,而是信仰。「我的信仰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祝福,它給予我生活的根基。」(“My faith has been a huge blessing, it has given me my foundation for life.”)

原來平平無奇的魚柳包,背後盛載著信徒對信仰的堅持、一個家族的信仰傳承,對你而言又有些甚麼意義?

文:KOC
(資料整理自《National Catholic Register》:“How a Catholic Businessman Put the Filet-O-Fish on the McDonald’s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