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台港通關 更易探親 盼兩地交流增

久等三年,台灣和香港在今個星期終於通關,一班在台的港人情況如何?通關能為他們帶來甚麼?我們邀請淡水香港教會負責人洪國謙牧師和台港同行團契召集人李牧權傳道,分享他們在台灣的觀察和感受。

洪國謙指通關對在台港人影響不算太大,因為有些人在新年的時候已經回港探親,不同的是他們不用再入紙申請香港親戚來台探親,節省了繁複的手續。李牧權則思考,台港同行團契在通關後如何跟香港的教會和機構合作,真正做到「台港同行」,並有意籌備短宣。他期許兩地年輕人有更多交流和互動,以致彼此認識和扶持,塑造美好的教會生態。

▍ 政策收緊令港人移台卻步

其實不少媒體也曾報道過,台灣當局收緊對港人的移民政策。洪國謙提到,台灣提高了投資移民的門檻,最初只需在當地開實體店或網店一年就能申請居留,現在要開實體店三年,並必須請兩個台灣人當員工;而且即使滿足了要求,當局也不一定批出居留證。

此外,他指專業移民雖然在台居住滿一年就可以申請定居,但往往在申請時,當局才指申請者的專業資格不被認可,要求申請者在台灣重新考取資格。

即使是依親移民(家人或伴侶持台灣永久居留證),港人移民其實都會遇到阻滯,當局常以國安理由拒絕申請者。洪國謙指,不少人會被翻查是否在內地出生、過往在甚麼公司工作,一旦曾在有涉及中資的公司或政府工作,一律不獲批居留證。

不過李牧權補充:「我們公道一點講,有時申請投資移民的都不是好例子,他們一成功申請留台就立即關閉店舖,令政府相關部門覺得不太好,而作出調整。」他也提到,在台的港人除了中年或退休人士,也有不少是來工作和讀書的。

面對這些限制,洪國謙和李牧權都不約而同地談及來台港人「二次移民」的情況。洪國謙表示:「要走的都走光了」,並指台北巿和新北巿的三個港人群體都走了三份之一人,主要去了英國和加拿大。

▍ 淡水香港教會:沒穩定因素難談將來

政策變化都會影響這些在台的港人群體。淡水香港教會在2021年9月成立,最初參與淡水香港教會的五十人,現在只有三、四人仍然留下,現時聚會的其餘三十人都是後來加入的,主要是依親移民。而教會本身的幾位牧者,現在亦只剩下洪國謙在台灣。

洪國謙指,教會這幾年主要的變化是人,「始終整間教會的組成不同了,甚麼也會很困難。」他表示,教會的成立目的是支援香港移民,或曾遭極權傷害和在社運受傷的人,希望他們能找到落腳點和適應的群體,在新地方一同療傷,惟現時已較少這類人會選擇移民台灣。

在2021年底,洪國謙接受訪問時曾提到,希望帶領港人信徒回饋台灣社區。他談到現在就比較難做到,因來台的港人主要是退休人士,參與教會的人未必想做本地的事工。

現在持宗教簽證在台的洪國謙指,其居留證在今年年中就到期,「我也不知道將來會如何。」他亦指現在難以思考教會前路,因計劃是需要穩定的因素,例如帶領者,可是大家的處境很被動,不知道一、兩年後會怎樣,現時只能一同經歷,作大家隨時會離開的心理準備。

▍ 台港同行團契:留學生多 分成青牧養

李牧權分享台港同行團契這兩年多的情況,由成立到現在,已有接近三份之二人流動。他指留下的三份之一人都是成功申請留台,「有些人陸續取到身份證,有些人等不及就離開,有些人覺得門檻太高就提早離開了。」因此,現時來台的港人,已經調整了心態,不會覺得一定要留在台灣,不再回港。他亦提及,現時不少團友為留學生,所以分開了成人和青年兩組,更聚焦兩個群組所面對的處境,作牧養關懷。

隨著外在環境變化,他表示團契氣氛也有不同。曾有段時間團契瀰漫著傷感、無奈和憤怒,因有大部份人帶著不開心離開台灣,短時間內二次移民。他指作為信仰群體,如何將負面轉為正面也是關鍵,透過祈禱和分享,幫助他們疏導情緒。同時,他們會找弟兄姊妹分享,在取不到身份證下如何在台灣生活,思考自己獲得了甚麼,互相鼓勵和調整,將事情正面地交給上帝。

提到台港同行團契的未來方向,李牧權指,雖然新到台的港人移民減少,但到台工作、讀書或兩邊走的人其實還有很多,他們未來希望幫助在台港人接觸信仰,並增加台港兩地合作。台港同行團契沒有固定全職同工,他呼籲,若香港教會對台灣港澳僑生有負擔,可參與服侍,對他們來說將會是很大的幫助。

文:K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