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虎地書室」上週五結業

在嶺南大學裡、由學生自發籌辦的校內書店「虎地書室」,因校方收回學生會及其屬會所在的康樂樓,以及虎地書室的使用權,虎地書室在上週五(18/11)正式結業。不少人到書室買書,亦有學生幫忙搬走場內的傢俬,且聽聽場內不同人的心聲:

▍ 書室是同學心靈的家園 能彼此溫暖

2019年在嶺南大學畢業的楊紫茜,在本科三年級時見證著虎地書室成立。她很喜歡書室,因為同學可以來隨意逛逛、聊聊天,她過往每星期會來兩、三次,「有時上課累的時候,就跟同學來看看。」

她很深刻,曾有視覺藝術系的同學在書室展出作品,「(那時)覺得創作和藝術離我們很近,他們的作品被同學認可,感覺能彼此溫暖。」書室對她來說,「大概是同學心靈的家園吧!」她指這裡雖然叫書室,但是「書」不只是眼睛所見的紙張,而是生活,同學在那裡所展現的都是「書」。

「無奈是有很多,我們不知道(校方收回書室)是甚麼原因,總之一個大家很喜歡的地方沒有了,感覺很無奈又有點不爽。」楊紫茜2019年本科畢業,今年再回來讀Mpil,她表示,之前一段她不在嶺南的時間,學校有很多熟悉的事情都在慢慢改變,覺得無奈和遺憾。

▍ 鼓勵大家另覓地方作討論空間

現在嶺南就讀中文系一年級的Jimmy,過往曾聽同學提起虎地書室,惟書室在疫情下關閉,所以一直不太了解書室的情況。直至他在IG得悉書室結業,便在最後開放的星期一和星期五到場看看。

雖然只是來了兩日,但他留意到書室的文史哲類書籍十分豐富,有些甚至連圖書館都沒有;並認為這裡是一個學生聚腳的地方,大家可以在這裡討論政治、經濟、文學等不同議題。「我覺得很可惜,為何學校不讓一直運作的大學生書店留下,我對學校收回書室的決定很失望。」不過,即使失去了這個討論的地方,他仍鼓勵同學不要放棄,另覓地方一起討論不同議題。

▍ 捐出書籍讓文化傳承

嶺南大學教職員陳先生(化名)雖然在今年才入職,但之前在網上都知道虎地書室的存在。他認為書室是個很好的公共空間,場內設有沙發,供學生、教職員在此聚會和放鬆,失去了會有點可惜。陳先生表示,知道書室結業前讓學生自由定價去買書,並把剩下的書捐贈給獨立書店,覺得這是很好的文化傳承。

▍ 學生失去自主空間 減少校園歸屬感

嶺大校園校牧處同工鄧巨堅(Martin)傳道自言甚少進到虎地書室,但他認為那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較理想的公共空間」,相比學校的其他地方,書室的時間限制相對少,同學舉辦活動的門檻亦較低。

見到書店被收回使用權,Martin感到可惜,「當限制愈來愈大,學生能自主的東西愈來愈少,其實就對學校愈來愈沒感情。」空間要有自主性才會有創造力,若空間不是屬於學生,他們對地方就會沒有歸屬感,某程度上降低他們對學校的感情。他提到,過往有些舊生會特地回校到書店買書,「買的是那份情」。

虎地書室對部份學生來說是一個自主的空間,校牧處對部份基督徒學生亦有同樣意義。Martin提到,學校增加收生人數,部份學生會空間被收回,校內公共空間不夠使用,校牧處對學生來說就是個可以隨便使用、打發時間的地方。

另外,嶺南大學基督徒團契5月發出代禱呼籲,指他們需遷出在康樂樓的團契會室,讓校方重新規劃空間。Martin指,現時校方有一直跟同學溝通,暫時知道康樂樓計劃改為一個24小時開放的共享空間,但各學會在大樓不會有屬於自己的地方,在會室分配上校方亦未有確實安排。

文:KOC、M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