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袁天佑牧師:在恐懼中,不忘六四

幾年前,電影《十年》獲得最佳電影時,頒獎嘉賓爾冬陞在開場白時引用了美國第32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882-1945)一句名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這句說話令人有誤解,以為人不應有恐懼。但其實這句說話的意思,並不否定人會有恐懼,只是不要被無名、盲目、毫無緣由的恐懼所困,使人停滯不前,喪失動力。

每年六月四日,不少教會都會舉辦紀念祈禱會。但今年,差不多沒有看見任何基督新教教會舉辦祈禱會,連天主教也因憂慮犯上《港區國安法》而停辦六四紀念彌撒,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也只是舉辦「為國民求平安」祈禱會。不少信徒當然感到失望,教會也因恐懼而禁聲,那麼信徒怎樣去面對時代的黑暗?個人並不否定恐懼的存在,面對現況,作出適當的安排,是不想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談及恐懼,我想起聖經中兩個人物。一個是大衞,另一個是以利亞:

▍ 大衞不被恐懼所困憑信倚靠神

詩篇五十六篇是大衞所寫,被稱為大衞的「金詩」,當中有這樣兩句:「我懼怕的時候要倚靠你」,「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4、11節)。兩句詩詞顯示詩人並不是沒有懼怕,只是因倚靠上帝,能從懼怕中得著釋放。

這詩篇的標題是:「非利士人在迦特逮捕大衞;那時,他作這金詩,交給聖詠團長,曲調用『遠方無聲鴿』。」假若這標題確實是詩人作詩的處境,這正好是大衞人生中遭遇最困難的日子。大衞曾戰勝歌利亞,他是迦特人(撒上十七23)。但當大衞逃避掃羅追殺時,他走到迦特王亞吉那裡避難。亞吉的臣僕在王面前說讒言,大衞懼怕,便裝成瘋子(撒上廿一10-14)。一位年青人,淪落到如斯地步,可算是悲慘,但他在這時所寫的詩篇,卻成為「金詩」。

在詩篇中,詩人描述了他所面對的困境,他除了向上帝祈求憐憫(「上帝啊,求你憐憫我」,1節),和祈求上帝向攻擊他的人施行審判(「他們豈能脫罪呢」,7節)以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和對上帝的倚靠。「血肉之軀能把我怎麼樣呢?」(4節)「我幾次流離,你都數算;求你把我的眼淚裝在你的皮袋裡。這一切不都記在你的冊子上嗎?」(8節)「上帝幫助我,這是我所知道的。……我倚靠上帝,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麼樣呢?」(9、11節)不是沒有懼怕,甚至因懼怕而假裝作瘋子,只是不被恐懼所困而卻步,而是憑信心倚靠上帝,有智慧的向前行。

▍ 以利亞忘卻同行者

列王記上十九章記載以利亞逃避耶洗別追殺的事。他曾勝過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現在卻怕得要死,走到曠野尋死。但上帝安排人(十九章5節指「有一個天使」,原文不一定指有翅膀的天使,可指「上帝的使者」)去照顧他,給他食物,讓他可走到何烈山。上帝在那裡在微聲中向以利亞說話,指出他「在以色列中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親吻巴力的」(十九18)。事實上,早前以利亞也曾遇過敬畏上帝的俄巴底,他是亞哈的管家,但他埋藏和保護了一百個先知(十八4)。以利亞能大勝四百五十個巴力先知,也是靠以色列民的幫助(十八30-35)。人在恐懼中,很容易忘卻自己有很多同行者。但在恐懼中,大家更需要彼此支持,一同前行。

不是沒有恐懼,但不要被恐懼所困。在某種時勢下,有時也需智慧作出改變,但不忘初心。這正如樂隊Rubber Band所唱的一首歌Ciao,「再見不要計時間,活著去抵抗,世界荒誕……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大家都明白這句說話的意思,要在那裡再見。

「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不是沒有恐懼,只是不要被恐懼所吞噬。在陰霾的日子中,我們需要有智慧,需要同行者,需要倚靠上帝,也需要上帝的引導。不能走到維園,教堂也沒有舉行祈禱會,但我們沒有忘記六四,沒有失去對中國人民的關愛,對世界的和平的渴望。在紀念六四亡魂時,也紀念中國這百多年所經歷的苦難,今天更要為世界和平而禱告。所以天主教教會所舉辦的為中國教會祈禱彌撒中,也為烏克蘭禱告。

聖經說:「在愛裡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約壹四18)

袁天佑牧師:【在恐懼中,不忘六四】

(攝影:李志雄、Sun Yeung、楊軍、鄭樂天)

See this content in the original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