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陳頌軒:三種友誼

友誼,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利用關係,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
這種關係只為滿足自身的需要,
只能同享福樂,
不能共度患難。

第二種是互「慰」關係,
他們有感情上的依賴,
他們彼此也期望對方的陪伴,
快樂時互相分享,
困難時一起肩負。

第三種是「純愛」關係,
這種關係是最理想的、最肖似基督的,
也只能靠天主的恩寵,
由一般人性的愛逐漸昇華。

這種愛不求回報,
甚或不求任何回應,
有時是痛苦的,心裡沒有一絲快慰,
卻願意無條件為對方付出一切,
也完全只為對方的益處設想。

其實,上述的第一種關係,根本稱不上是友誼,只是這種情況也經常在一些所謂朋友之間發生。試過有青年來向我傾訴,他認為某某朋友只在有困難時才來找他,其餘時間根本從不關心自己。

至於第二種友誼關係,是相當人性化,也是十分美麗的。「朋友平時常相愛,唯在難中見兄弟。」(箴17:17)這種友誼有「需求」,也願意「付出」;有情感上的依賴,也願為對方設想。這是比第一種關係更為平衡的友誼。只是我們要注意這個「平衡」,在需求對方的同時,也要時常注意對方的感受,因朋友並非滿足我們的工具,而是我們人生在世的同行者。

第三種友誼最為高尚和理想,它把自我縮小,而把別人放在我們生命的焦點和中心!所謂的無私大愛應該就是這種了!這是耶穌所期許的愛,也是天主對我們的愛。「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3:16)

耶穌在復活後三次問伯多祿說:「你愛我嗎?」耶穌最初所說的「愛」(希臘文:agape)是願意完全奉獻、犧牲的愛,而伯多祿所回應「我愛祢」中的「愛」(希臘文:phileo),是指朋友、兄弟般的,較為人性的愛。直到第三次耶穌問伯多祿,祂降低了要求,也用了後者的「愛」(phileo)。

我們固然要以奉獻和犧牲的愛作為目標,但若然我們未做到也不必灰心,耶穌明白,也願意為我們降低標準。其實,人性的愛也是美麗的,只是我們要由此開始,學習以天主的愛去愛主愛人,邁向最圓滿的「真愛」。

聖德蘭修女的紀念日剛過去(9月5日),這位聖人也是我們的榜樣,面對素不相識的貧苦大眾,她奉獻了自己的整個生命,為了別人活得、死得有尊嚴而服務。這種就是最理想、最肖似基督的愛情了!

(原載於作者ig,標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