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皚:掙扎是信仰成長的必經階段
在掙扎時,我們要梳理我們的千頭萬緒,我們要重新認識我們本以為很熟悉的上帝和世界,我們也要重新思考如何在我們的信仰中面對自我、上帝和世界。但這些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掙扎需要空間和時間。
但教會有給予信徒掙扎的空間嗎?今天教會似乎更需要不掙扎的「工人」去「事奉」,令她可以完成無數的「事工」,不少事奉的項目根本是千篇一律二十年如一日地世世代代地重複下去,而從來沒有人問究竟是否還適合(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面對今天這個世代撕裂的社會,仍然有不少教牧希望透過一個大型佈道會去修補裂痕。我真的不知道可以怎樣置評):做了,交了差,就可以覺得自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可以將年度「感恩」報告鋪得密密麻麻了。
今天教牧和信徒領袖必須問自己的問題,就是如何和掙扎者同行,因為沒有掙扎者,或掙扎者不能留在教會,最終只會令教會只剩下一套不能或不曾掙扎思考的膚淺信仰,然後教會只是將一切形式和公式化,而我們的信仰不能再承載我們的生命,也不能對上帝和世界開放。這個時候,我們的信仰就不再是那個上帝藉耶穌基督和聖靈透過十架扭轉世界墮落命運的福音。
對此我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教會面對掙扎者,有時就是太急於向他們灌輸一套(自以為或神學上真的)正確的標準答案,太心急要他們放下掙扎然後努力「事奉」,但卻不知道這樣卻扼殺了他們掙扎的空間:掙扎者其實每每不需要答案,他們只需要我們和他們同行,他們可能只是要我們告訴他們,其實我們以前也掙扎過,其實掙扎是信仰成長的必經階段,只要誠實面對自我和上帝,掙扎絕對不是犯錯或軟弱。
(原載於作者Threads,題為編者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