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張祥志:溫柔的人為何是承受地土?

馬太福音的《登山寶訓》以「八福」為始,其中第三福「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太五5)最令人費解,其困難是「溫柔」與「承受地土」究竟有甚麼關係?按照正常的邏輯來想,溫柔的人的福氣可能是會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心理很健康、不會與人交惡,惹來很大的麻煩等,但無論怎樣聯想,都不會與「承受地土」連上關係。究竟「溫柔」在這裡指甚麼?它與「承受地土」又有何關係?

在整個《登山寶訓》的論述中,耶穌的教導與舊約聖經的教導是一脈相承,思想一致的,甚至我們應以舊約的思想作為基礎去理解耶穌的教導,正如耶穌自己說:「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太五17)在舊約聖經中,唯一提及「溫柔」及「承受地土」的經文是在詩篇三十七篇,因此詩篇三十七篇可說是解釋第三福的鑰匙。

詩篇三十七篇一開始說:「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祂的信實為糧;又要以耶和華為樂,祂就將你心裡所求的賜給你。」(1~4節)這裡指出雖然會有人作惡及行不義的事,但子民不要為他們心懷不平及生出嫉妒,而要倚靠耶和華,這必有好結局。

同樣的觀念再次出現在7至9節:「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祂;不要因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因為作惡的必被剪除,惟有等候耶和華的必承受地土。」特別要留意的是這裡出現了兩次「不要心懷不平」,連同第1節的那次,一共有三次,是本篇的重點。

其後詩篇這樣說:「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但謙卑人必承受地土,以豐盛的平安為樂。」(10~11節)這裡提到惡人及其住處都要歸於無有,而謙卑人必承受地土。重要的是,「謙卑人」在七十士譯本的希臘文是 praus,也就是《登山寶訓》中「溫柔的人」praus的同一個字。

綜合來說,詩篇三十七篇中,詩人勸勉那些正面對著作惡、行不義、道路通達及惡謀成就的子民,雖然那些惡人侵佔了耶和華所賜給子民的土地,但不要因他們的成功而心懷不平,以致作惡向他們報仇,而要默然倚靠耶和華,因為作惡的人必被耶和華剪除,他們的住處必歸於無有,而溫柔的人必再次承受耶和華所賜與給他們的地土。

因此,第三福中的「溫柔的人」並不是指軟弱柔和、逆來順受的人;而是指積極倚靠耶和華,又不會因惡人的成就而心懷不平,以致作惡的人。今天香港的地土也被很多惡人所霸佔搶奪,第三福教導我們要作一個「溫柔」的人,不以惡報惡,並且相信耶和華的公義必然彰顯,讓子民重獲應有的土地。

(原載於香港神學院院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