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pk@Nomads:教會願意與自己為敵嗎?

台港第一本探討教會性騷擾議題的書——《Me Too 在路上》,英文書名為“The Elephant in the Church”。「房間裡的大象」指社會或社群中漠視、可以迴避或假裝不知道的問題。本書作者指出,性騷擾問題就是教會裡的大象,彷彿不存在於教會界,然而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大象又化身為禁忌和秘密。[1]

書中提到,這隻大象由教會當中各種權勢組成,同時又是華人文化「家醜不外揚」的觀念塑造而成。結果台港教會多年來遲遲未能將防治機制普及,令受害人在求助期間遭遇體制上的背棄,造成二三度的身心創傷,甚至因此而信仰破產。

作者在後記向教會發出詰問:「教會如何願意與自己為敵?」因為唯有當教會掙脫「家醜不外揚」的觀念,積極地面對性騷擾的問題和制度上的貧乏,才是真正與受害者同行,甚至是幫助加害者經歷幫助和恩典的出路。

「教會與自己為敵」的意思,就是看清楚教會制度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反思當中的權力關係如何影響每一個人,並且刻意對付不符合上主心意的不公不義。

然而,作者明白教會要與自己為敵的難處:「如果處理教會內性傷害事件幾乎等於削弱教會的名聲、破壞內部的關係、損害組織的利益時,對個別堂會來說,一個性騷擾防治單位的存在,是教會的幫助者還是破壞者?」[2]這個對某些教會可能是認真的問題,卻又是那麼諷刺。耶穌作為教會的頭直視世界的黑暗,甚至進到了最深的痛苦之中,可是教會卻不敢承受自己的黑暗與不堪,面對自身的軟弱嗎?

性騷擾防治議題是反映教會不敢與自己為敵的具體例子。事實上,教會內部還有很多需要敵視卻視而不見的問題,例如是堂會商業化、信仰中產和商品化,都或許是教會裡的大象。只是後者的問題未必有明顯的受害者,而且有更多的既得利益者包含其中。於是,當教會無法與自己為敵的時候,就反倒造就了與教會為敵的人了。

雖然我認同作者的詰問,但我內心隱約有一重無奈。其實我對於教會能否與自己為敵感到悲觀,甚至不太在乎教會甚麼時候會懂得這樣思考。然而,這一句問題令我感受到耶穌與受苦的人同行,因為這個神學觀點令我知道我必須繼續看見受苦的人,並且不斷站在他們一邊,才是一個忠於召命的實踐。因此問這個問題本身、提出問題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實踐耶穌共苦的路徑之一。

讓我以書中附錄的禱文作結:(節錄)

啟:主啊,我們向你呼求,要到幾時,受害者的聲音才能被聽見?
應:幫助我們成為一個受害者可以放心發聲的群體。

啟:要到幾時,教會才能建立一個不包庇加害人的環境?
應:帶領我們反思我們所建立的文化與體制,對誰有利,對誰有害。

啟:主,我們的社會、文化、教會、家庭,有許多的黑暗和破碎,還有許多受害者在黑暗中默默忍受侵害。
應:求你憐憫,求你拯救。

啟:願我們不要忽略他們的聲音
應:願我們可以誠實地面對教會的不足與失敗

啟:雖然我們的現況離你的願景很遙遠,但我們堅信你不會放棄我們。
應:你永不止息的愛會一次次跨越這距離更新我們。

注釋:
1. 郭宇欣:《Me Too在路上:那些在教會推動性騷擾防治的人們》(葡萄紙文化)
2. 同上

(轉載自 @hk_nomads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