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社運仔、emo仔、文青、哲學仔⋯⋯世界上有渣男標籤嗎?

台灣#metoo運動燃燒大半年,香港倒是一直「風平浪靜」,未見波及,直到近日FB有帖文控訴社會評論KOL、「書生」FB專頁運營者彭捷,在與事主交往期間,仍與其他女性過從甚密,以女性主義理論說教事主接受所謂「開放式關係」,以患有重度抑鬱症及自殺傾向情緒勒索伴侶,更曾拍下事主的私密照,在兩人分手之後亦沒有刪除,令事主長期處於影像性暴力的惶恐之中。

一文激起千層浪,彭捷同日於「書生」FB專頁道歉,承認自己「以前是個渣男」,深深傷害歷任女友,並歸因「『開放關係』、『情慾問題』與『情緒病』一直是個人最大的問題」,在第二份道歉聲明中,他再次向受害女生表示深深歉意。

對於這兩份道歉聲明,事主直斥「虛偽嘔心」,指彭捷文中提及的過往都是失實陳述,根本毫無悔意,昨晚又再發文,收集十一位不同女性的證詞,證明其玩弄感情、情緒操控、性騷擾及影像性暴力的行徑從未停止,以年少輕狂、情緒病為藉口,卻從未真正承擔責任。她更表示已經整合台灣及香港與影像性暴力有關的法規,研究彭捷的行為是否涉及民事或刑事責任,要為受害者討回公道。

彭捷連番受到#metoo狙擊,坊間反響也不小,一些知情人士都發文稱一早便知彭捷是社運圈內出名的「狗公+渣男」,劣跡斑斑,而有此惡名者,也不止他一人。更有人笑稱,社運仔、emo仔、文青、哲學仔這些標籤,若是中兩個就是高危份子,亦有人撰文建議應該整理眾人皆知的渣男名單警世,以免無知女性中伏。

▍ 屢犯不止顯然因成本太低

世人都愛看「風流才子」私德受公審,但是之後呢?等著下一個衣冠禽獸口耳相傳的不堪德行被公諸於眾?再食一輪花生?#metoo 運動本就不是為了批鬥個人私德,而是將性暴力放到公共層面檢視,並指出性暴力背後的社會和結構因素;性暴力的出現,尤其加害者往往能夠用同一種手段而多次得手,並非只是單純因為「渣男」、「狗公」道德敗壞——這或許是他們加害的動機,但從動機到目的的實現,甚至屢犯不止,顯然是因為作惡成本太低,而且就算被揭發,也往往沒有懲罰。正如彭捷一事中出現的典型套路,在打正旗號的#metoo運動之前,他一再感情欺騙、勒索女性,所付出的代價不過是成為圈內人茶餘飯後的八卦,而他只要利用自己的公眾光環和信息不對等,總能輕易找到不諳熟圈內八卦的下一個受害者。

在這件事中,除了證據確鑿的影像性暴力和受害者明確表示拒絕的性騷擾行為之外,也有人認為,無論遊說接受「開放式關係」,還是以情緒病和自殺傾向情緒勒索女友,其實都是情侶兩個人之間的私事,至多說明彭捷是個在親密關係中自私的渣男,又豈能單方面說一方就是受害者呢?

這正是#metoo運動一路發展以來,對性暴力中的權力結構和濫用的警惕,所必然延伸出的結果:我們愈來愈感受到,就算在一段看似兩情相悅的親密關係中,也可能存在不平等的權力結構,也會存在在地位不對等的情況下,一方對另一方的剝削。這也是為何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受傷,未必只是因為遇人不淑,而是因為對方一直是在一個不平等的權力結構下,對自己進行剝削。

▍ 關係中處權力不平等位置

在彭捷的案例中,他身為KOL的知名度和公共身份,加之在哲學圈和社運圈中摸爬滾打多年的閱歷,使得他與事主在感情關係中本就處於權力並不平等的位置,而他更由此衍生出關係中的更多不平等。比如他以哲學前輩的身份說教女性主義,令初入哲學之門的事主產生嚮往,進而引導事主接受他提出的開放式關係;又比如他以抑鬱症患者的身份,多次以自殺傾向勒索事主,讓自己處於道德高地,使得事主必須自我犧牲以他為先才能自我證明。

可以想像,處於一段權力不平等的關係中,受壓一方所感受到的壓力,並非來自兩個個體之間自然的差異,而是知識上的壓力、道德上的壓力,感到自己如若不順從對方的想法,就不是一個好人。

所以無論社運仔、emo仔、文青、哲學仔⋯⋯都不必然就和「渣男」掛鉤,不過是因為它們在當下社會中,可能有更多的社會、文化或者道德資本。但處於一段親密關係中,是否會利用這些資本來建構不平等的關係,以達到物化、剝削對方的目的,就是個人的德性選擇。

無論什麼圈子都逃不開權力結構,在教會中亦是如此,如果希望像彭捷這樣的#metoo運動不會燒到教會圈,獨善其身是不可能的,而是更應留意和自省,教會中有哪些人會有更多的社會、文化、宗教或者道德資本,以及樂於靠這些資本為自己牟利。

Previous
Previous

抒傳道:教會炒人咩準則?

Next
Next

Nam:低谷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