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已然未言:一念天堂

我是那種會想像自殺的人,不是有自殺的念頭,就只是在極度失落的時候,會想像世界沒有我的模樣。這是個奇怪卻有用的行為,因為許多時候,我都能從中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但前一陣子這個迴圈被打破了,因為我想不通,為甚麼人類在死亡和生存的選擇之間,預設了後者。生存有甚麼獨特的意義嗎?還是有甚麼追求值得我們活下去?我想過很多複雜的理由,又看了些哲學書,最後竟然在YouTube找到答案。早一陣子熊仔頭引退之前訪問森美,作為抑鬱症的過來人,森美覺得快樂和生活的因果關係應該反轉:「你開心,你做乜嘢都開心。」他談到抑鬱症的癥結就是不懂得快樂,永遠只記著事情最差的一面。

「咁點樣係懂得快樂?」

「喺嗰刻裏面就同自己講,我係快樂嘅。」

「咁點同自己講我係快樂?」

「講完啦,快樂係一個選擇嚟㗎嘛!」

同樣的道理,也在GQ的Happiness Support裏出現。有網友在Twitter上問:「當我只感到悲傷、挫折和迷惑的時候,要如何對生活感恩?」來自哈佛的Professor Brooks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決定」感恩。原來人腦前額的部份,接收到情緒之後有後設認知的能力:「只要有心,我們就能體驗這些情緒,決定其意涵。」一切感受終究都歸於我們的選擇,就像梭羅所說的:「不是你看到了甚麼,而是你怎樣去看。」

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充斥著太多正能量,好像所有問題都一定有解決的方法,有點盲目地正面。總有一些死蔭幽谷特別黑暗漫長,這些不能逾越的痛苦必定出現,卻不知何時來臨。我們並不需要足夠抵擋風雨的正能量,因為手中擁有的總有不勝負荷的一天——我們需要的,是從絕境中復甦的能力。而這件事的關鍵是「決定」,我們相信能夠絕處逢生,正如我們相信神一直同行。信心不能全然用邏輯理解,在信與不信之間,需要的是跳躍,一個奮不顧身的跳躍,而學習這件事最好的地方就是教會,畢竟做一個基督徒本身就不容易。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 也不怕遭害, 因為你與我同在; 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

確實,在死亡和生存之間,每個人都有不同原因選擇前者,任何他者都沒權批判或矮化那些主觀的痛苦。選擇生存是份覺悟,在苦難當中仍然抓緊天秤的另一邊,確信所有痛苦都伴隨著幸福,所有失去都讓人得到一堂課。面對難以跨越的難關,與其勉強處理心底的情緒,不如將其內化,與傷口共存。最後你會發現,沒有甚麼事情是永恆,最能夠給予別人希望的,莫過於事情更替之間的可能性。要緊記的是,死去就再沒有可能性,唯有生存下去,我們才對得起明天的自己。

(原載於IG專頁loadinghk.christian)

───

網上文字輔導服務

天使在線:www.teensonline.hk
Open噏:91012012(Whatsapp)/ www.openup.hk
Chat窿:www.chatpoint.org.hk

熱線服務

青年新領域青少年精神健康熱線:26357709
撒瑪利亞會24小時電話熱線:28960000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青少年支援熱線:23892227
香港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899
生命熱線:23820000

Previous
Previous

Nam:低谷的共鳴

Next
Next

彭淑怡:dechurch作為事件 vs. 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