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頌軒:足球的靈修(一):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所謂靈修(或神修),與自我認識息息相關。我們在修院的各個培育階段的重點都不同,首先是「人性」層面的培育,及後才是「靈性」等培育。因此,我們曾有不少心理學、情緒管理的課堂,目的是讓我們先認識自己,這樣才能更親近天主、辨別祂的旨意。若不認識自己,又怎能將自己奉獻呢?因此,認識自己在靈修中是不可或缺的。

其實,這篇分享早在2019年便想下筆,卻自覺經驗和反省不足,便一直延到現在。那一年,我到了外國的培育院(修院)接受培訓,團體規定每天下午必須一起踢足球。足球場是我受到巨大文化衝擊的地方之一,很多聽到的說話和目睹的行為,為在港澳成長的我來說是很無禮和不可思議的,然而這樣的衝擊卻每天重複發生,我也因此開始了思考踢足球的意義,尋找當中所能學到的價值。(文化差異並無對錯之分,只是當時的我未能適應。)

因為在球場上受過文化衝擊,而又久久未能適應,以至日後我回到香港,也對足球十分抗拒。「現在的慈幼會士不踢球了。」這樣的話也不時會在耳邊出現。

我很努力找出自己抗拒的原因,漸漸明白,我抗拒的並非足球,也不是任何一種運動,而是害怕再次面對那樣的文化衝擊。儘管我已回到香港,但因為我們是國際性的修會,團體也相當國際化,自然也存在著文化差異,這也是我持續害怕的原因。

當時,我唯一享受足球的時間,便是和青年一起踢球。或許是因為身份的關係,青年、學生不會在球場上對我指指點點、呼呼喝喝,即使我球技十分不濟,是個「雷隊友」,他們也只能接受。

撇開了指點與呼喝,我沒有了害怕,我在球場上真能「做自己」。其實,我在中學時幾乎沒有碰過足球,只是到了中六或做備修生時,才偶爾在聖召聚會中踢過幾次。職業球員大多在三十歲後便退役,我卻臨近三十才在球技上起步。然而,讓我克服過往的恐懼的,正是因為看見自己在進步,有了些許的成功感,加強了對自己的肯定。我也在這種心情中,逐漸克服了別人的指點與呼喝。我提醒自己:盡力就好。

鮑思高神父說,要真正認識青年,球場是最好的地方,因為在玩樂時,他們會呈現最真實的一面。我也在足球場上更認識了自己。以往對球場的懼怕,讓我發現自己真正害怕的不是足球,也不是所謂的文化差異,而是別人的批評與指點:我沒有接受自己是有限的,我沒有謙遜,我奢望別人眼中的自己是完美無瑕的;我更不甘受人指使,好像在球場上成為了別人的「棋子」,我不甘屈居人下。

認識了自己,便有了祈禱的方向,也更清楚自己要改善的地方,力求成為天主眼中所期望的我自己:

1. 接受批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除了耶穌基督外,沒有人是完美的。克服因自卑而追求外表完美的慾望,讓我開始充實自己的內涵和內修生活,邁向天主所要求的完美——成聖。不斷接受批評和糾正,也使我在球技上有進步。

2. 接受指點:我們奉獻生活者(修道人),以福音勸諭(三聖願)作為我們生活的核心價值,其中之一便是「服從」的精神。服從聖願要求我們效法耶穌基督,在萬事萬物中只選擇天主,透過服從長上,承行天父的旨意。學習服從,首先要學的便是捨棄個人的意願。耶穌是最好的榜樣,祂身為天主子卻謙抑自下,來到人間,甚至把自己交於人的權下,在十字架上受難捨生,服從天父。

重複反思和默想這些年來足球對我的影響,才發覺自己已走了這麼的一段路,而且還正在走下去。今日在球場上與學生嬉戲、競賽,讓我繼續把自己的內心深處打開,看看裡面還有甚麼尚未與天主的意願相結合。

事實上,足球、球場是一個媒介,使我認識和反省自己,把我和天主拉得更近;也是一個平台,讓我與更多的青年相遇、接觸,為能更好地滿全天主托付予我們的使命。

(原載於作者IG @andrew_cch )

Previous
Previous

陳虹秀:Mirror與我

Next
Next

Willis Wu:高質信仰討論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