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Willis Wu:高質信仰討論何來?

早兩天跟兩位中一學生在他們學校附近的餐廳下午茶。

其中一位學生說,她從基督教學校升讀佛教學校,帶來很多宗教上的衝擊。她說欣賞一些佛教學說為她內心帶來平靜,卻依然對小學時代認識的上帝感受深刻。她知道自己需要信仰,但不知如何選擇。

然後,我們的聊天內容便是有關耶佛兩教對生命的看法、人類角色的問題等等(帶定頭盔,我最後當然鼓勵她多返團契,她又當然立即答應我)。感謝吳有能老師昔日的教導,「禪佛學與現代生活」的內容竟然在這一天大派用場。當然,對一位中一學生來說,很多內容只能觸及皮毛;不過信仰的疑惑,正是信仰的開始。

記得十年前開始牧會,當時有好些同學從信義會小學升讀天主教中學,也同樣經歷過在宗派差異間的探索。當時我們討論過教會節期、宗派核心等等問題。

現在回想起來,中一學生可以有這樣的討論實在高質。至於這種高質的探索,源於在生命的轉折位上,發現多元的信仰差異。然而這一份發現,需要學生願意向導師/傳道人開放自己,而導師/傳道人願意聆聽,也願意解答。

作為堂會的一份子,導師和教牧習慣從觀察學生參與小組、團契,甚至崇拜的密度,來反映對方的屬靈生活狀況,卻忽略了信仰生命其實是一連串經歷的累積,並在過程中對上帝帶領的一份發現。因此導師或教牧在小組、團契以至崇拜的工作,其實並非呼籲他們參與聚會,卻是聆聽他們的生命經歷,並以信仰作為一種回應。至於參與聚會,本應是對方回應信仰的一種方式。

盼望每一位教會的導師和教牧,在專心聚會人數及內容的同時,不忘記眼前的每一個生命都會有經歷難關和掙扎的時候。至於相信信徒皆祭司的我們,正是要以信仰作對方的回應,也為他們的掙扎禱告。

(原載於作者FB,標題為編者所擬,原題為〈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