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仔:教會啲人好Kam好Kick?

當一個人參與了教會聚會一段時間,可能會發現有些人好「Kam」,好「Kick」,大概意思是某些人的性格奇異,容易與人爭執,難以相處等。因此,人可能有意或無意地與他們保持距離,甚至拒他於千里。假如在教會群體中,沒有Kam人,是否一件好事?

▍ 彼此相愛是門徒的標誌 

說到彼此相愛,若果要你去愛一位與你十分投契,相處上十分舒服的人,其實不難;彼此相愛的困難,是因為在群體中,充滿著各種性格和特質的人,與你抱著不同看法的人,甚至這些人的言行常常刺激你的神經,產生各種情緒、爭辯與衝突。

可是,彼此相愛卻是基督給門徒的一條命令,這也是作為門徒的標誌,讓人能夠認出。或者,世人對群體的觀念,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建構一個同溫層的群體。又或者,這也是人自然的傾向,誰不希望與自己契合的人相處呢?

▍ Kam︰是生命成長的要素

有一個古老的故事,從前,某修道院住著一個難以相處的修士,他愛爭論、傲慢和愛生事端。這位修士沒有朋友只有敵人,最後,連他自己都對敵意感到厭煩,於是離開修道院。其他修士們歡欣喜樂之時,院長很快了解到他的損失。他隨後追趕這位愛爭論的修士,試圖說服他回修道院。這位修士不想要回去一個顯然不需要他的地方,院長卻表示願意支付薪水,只要他肯重新加入修道院。

其他修士看到這個討厭的人踏回院內,並發現他居然是受薪,憤怒更是油然而生。有一位修士走進院長的辦公室,要求解釋。智慧的院長回答:「這位弟兄雖然專惹麻煩,卻因此教導你們耐心、仁慈和憐憫的功課。所以我們需要他,這門功課除了他之外,沒有人能教導你們。」

沒有Kam人,我們的愛只會是紙上談兵,原地踏步。

▍ 在上主眼中,我們都是又Kam又Kick

說到這裡,誰是Kam人?誰與人難以相處?通常,我們都不會想到自己是Kam人。我們都是被罪扭曲,不論是先天原因、原生家庭、還是後天的各種經歷,都塑造著我們的性格,我們的自卑、自大、多言、寡言、冷靜、暴躁、優柔寡斷、行事果斷,都可以與別人難以相處的一部分。在上主眼中,我們有誰不Kam呢?


作者文章:

Previous
Previous

馬斯特:婚前性行為就係淫亂?

Next
Next

pk@Nomads:不要因為墮入愛河而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