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應霖:我好唔鍾意三點式講道
1. 過份側重本體論:
傳道人常在講道中提到「要點」(point) 。「要點」這個詞很奇特;它暗示著一種理性的、從遠處指出事物的方式,某種形式的客觀化。事實上,不少上一代的傳道人常常以為,談論真理的方式,就是指出「在那裡」(out there),有一些固定永恆不變的真理,本體地存在。真理固然存在,但傳道人應更多關心的是如何帶領會眾看見新視野 (experience of new horizon),而不是認知客觀命題性知識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2. 缺乏敘事深度:
三點講道通常以線性和簡單的方式呈現信息,這可能導致對聖經故事或神學概念的過度簡化,忽視了文本中的複雜情感和深層意義。
3. 時間性不足:
所有文學體栽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敘事 (narration),而敘事不僅僅是事件的排列,還涉及時間的多重層次,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交織。三點講道忽略了這種時間的深度,將聖經故事割裂成獨立的要點,而不是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理解。
4. 解釋的限制:
文本可以有多種解讀方式。三點講道的結構可能限制了解釋的多樣性,因為它通常將信息固定在三個預定的要點上,可能忽略了其他框架。
5. 忽視聽眾的參與:
聽眾在解釋和理解敘事中扮演積極角色。傳統的三點講道可能過於側重講道者的觀點,而忽視了聽眾的參與和互動,從而降低了信息的影響力和相關性。
6. 情感共鳴不足:
敘事的情感力量很重要,而三點講道可能過於理性和條理化,未能充份調動聽眾的情感共鳴。這可能導致聽眾對信息的接受度和記憶度降低。
總的來說,三點講道的結構可能過於簡化,限制了人對聖經文本的深層次解讀和聽眾的參與。這提醒傳道人在準備和傳遞信息時,應考慮更豐富的敘事方式及時間結構,以促進聽眾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共鳴。
(轉載自作者專頁「葉應霖 敘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