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史片小薯:Shall we talk

〈一千零一次人生〉是林欣彤(Mag)第三張專輯《DISTRICT 23》中的一首歌。歌詞大致描繪叫人別後悔,珍惜當下,頗有深意。

當年,她23歲,前途無量;

十年前,她23歲,遇上了情緒病。

▍ 十年的煎熬,有誰共鳴?

背負《超級巨聲2》冠軍的光環下進入娛樂圈,Mag自然備受關注。俗語常道:迎難而上,但壓力不但沒有推動Mag,反而狠狠擊倒她——十年來,她與情緒病為伍,甚至因著壓力而失聲。正因如此,她的演藝事業裹足不前。

她在《明周》的專訪提到:「十年來,好辛苦,好孤獨,我知道總會有人想幫手,不過幫唔到,愈幫愈辛苦,隔開了自己,我亦唔想傷害身邊的朋友,老實講,當年點解我會坦白承認有情緒病?我係諗住捱過可以幫到更多人。要在大家面前康復,原來條路係咁難。」

的而且確,情緒不是一套理論便迎刃而解的事,亦不是一顆赤子之心就能感受他人的課題。然而,Mag透過信仰及自然療法慢慢從陰霾中走出來:坐車又郁下,聲帶痛、頭痛、腰痛,情緒都好像慢慢解開,睡得愈來愈多,吃得下東西,現在完全不需靠藥物了。

專訪中,她說:「是一月中開始肯定(信仰),短短兩個月,我回想好多,覺得自己一直被磨練,timing好完美⋯⋯現在康復,我覺得係奇蹟㗎,如果沒有信仰,我應該不會坐下來跟你說話。」

Mag的人生正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背後是十年的煎熬,箇中感覺有誰共鳴?

▍ 用適合的方法與人同行

本來社會對精神病或情緒病患者已有前設。近日城中對他們更格外提防,一來生怕被無辜傷害,二來因著慘案,人們對病患存有更大敵意。筆者無意評論人們取態,這才是彰顯自由價值的精髓。但我們遇到他們時,不妨多反思自己的想法是基於甚麼準則。

批評別人往往來得容易,只須在螢幕上輸入文字便能直抒胸臆。尤其在後真相時代,訊息流量極高,這儼然一道洪流不斷沖洗我們的思考,致使我們失焦。病患者確實存在著許多不穩定性,我們亦沒有法術控制他們的行為,唯一可控制的是自己的心,用一個自己適合的方法與人同行。正如Mag訪問中亦有提及到多年好友陳慧敏在她患病期間的陪伴與支持,無形之中成為助力。

另外,香港生活節奏急促,周遭的環境和眾人的期許無形中成為壓力,試問有誰能夠說自己活在無壓的空間?不過我們並不習慣向人求助,腦海裡只充斥著「我應該如何辦」、「我要⋯⋯」的想法。其實,如果能夠憑一己之力就能解決生活上各種奇難雜症,那人可謂超人。可是現實中真的有這樣的人嗎?人需要群居,群體生活的特別,在於我們能互相裨補闕漏,從而有所廣益。倘若我們真心需要他人協助,不論長幼、地位都要虛心接受,當然幫助的成效就另作別論,但最重要是,不要有事都強作安然。放下自己的執著,同時都是放下別人對你的焦慮。

Mag的故事提醒我們,患難即使大,但愛與希望更大。面對現實,寄望讀者有如「塵大師」一樣,能把千斤重壓力全都變得薄如紙!

(分題為編者所擬;圖片來源:林欣彤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