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恆:見於先秦經典的基督教詞彙
上週五佛誕,《低聲道》刊出〈出自佛教經典的基督教詞彙〉一文,提及「地獄」、「慈悲」、「諸天」、「真理」其實出自佛教經典,引來不少討論。看到有網友留言問:「『道』、『上帝』呢?」這叫筆者想起,當年唸大學時,曾在兩篇學期論文中,討論過《聖經》中的「道」和「上帝」,與《莊子》和《詩經》中這兩個詞彙的共通之處,在此拋磚引玉。
▍ 《詩經》的「上帝」同樣聽禱告和納獻祭
「上帝」一詞在先秦時代已經出現,《詩經.生民》是其中上帝的形像較具體呈現的一篇,先後兩次出現「上帝」一詞,第一次是第二章的「以赫厥靈。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詩中的姜嫄因「無子」而向上帝禱告,求上帝消除她不能生子的災難,讓她能夠生子。最終,上帝應允姜嫄的禱告,使她在「履帝武敏」後懷孕生子,她的兒子就是周人的始祖后稷。這怎能不叫人想起創世記中亞伯蘭向上帝求子的故事呢?
《詩經.生民》另一次出現「上帝」是在末章的「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時。后稷肇祀,庶無罪悔,以迄於今。」詩中描述隆重的祭祀場面,亦寫出祭祀中的香氣和上帝的悅納,而后稷向上帝獻祭,亦是最早有關中國人祭祀的記載。至於創世記則記載挪亞在方舟上避過大洪水後,也築壇獻上燔祭,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後便說,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了。
▍ 《莊子》的「道」同樣衍生萬物自有永有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約翰福音開首言明,「道」是太初已有的,而且萬物也是藉著「道」而被造。《莊子.大宗師》中則有言:「夫道⋯⋯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可見「道」於宇宙未形成之前已經存在,超越時空的限制,先於宇宙而自存。《莊子.大宗師》亦有言:「夫道⋯⋯生天生地,神鬼神帝。」當中的「神」與「生」意思相同,即是指道所生的有天、地、鬼、帝,實際上即包括世上萬有。
約翰福音所言的「道」在希臘原文中為「Logos」,《和合本》經歷嚴謹的翻譯過程,其譯者以「道」一字翻譯「Logos」,想必有其原因。《和合本》於1919年出版,由當時的來華西教士譯成。西教士來華宣教,特別是有志於譯經者,必學習中國文化、涉獵中國經典,以求譯出準確的譯本,傳揚福音。道家是中國哲學的重要流派,而《莊子》一書是道家哲學的經典,相信譯者決定把「Logos」譯成「道」時,必然注意到以上所提及到《莊子》的「道」與聖經的「道」之間諸多相通之處,才以「道」譯「Logos」。
▍ 人類對「上帝」和「大道」的追求從未止息
衍生萬物、自有永有,簡而言之,就是一種超越世上萬事萬物的存在。成書於不同時空、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聖經和《莊子》這兩部分別在中國與西方產生極大影響的經典,竟有如此異曲同工的智慧,實在叫人不得不讚歎「上帝」和「大道」在當中的作為。
時代的巨輪一直在運轉,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愈見增多,文化之間的滲透和互相影響也愈見明顯。唯一不變的,是人類對於那超越世上萬事萬物的真宰,始終有著無限的好奇,人類對於「上帝」和「大道」的追求,也從未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