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聲道 The Voice

View Original

經閣文士: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了

出身名門,容貌俊美,眾人眼中的寵兒,本應就算不能飛黃騰達,也能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這人卻偏偏被時代選中,踏上不歸之路。

《出埃及記》二章的經文記載,作為希伯來人卻是埃及王子的摩西,為同胞出頭打死欺壓他們的埃及人,但他的義舉卻反而被族人所厭棄。在摩西心中,那是極大的諷刺,他為希伯來人赴湯蹈火,但他們卻寧願繼續過現時的生活。這群人雖然每天被苦待,但彷彿已經認了命,好像甚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被敵人攻擊得遍體鱗傷,也不及自己人在背後的一刀傷得那麼深。

惹上殺身之禍的摩西逃往米甸躲避法老,雖然遠走他鄉,但總比坐以待斃來得好。決定倉卒,最後有幸得到米甸一名祭司收留。他覓得了一份牧羊的工作,那祭司甚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摩西。在旁人眼中,事情好像已經告一段落,摩西終於能好好休息,有真正重視他的人待他好,不用再在埃及人和希伯來人之間糾纏、不用再惶恐度日,也不用再兩面不是人。一切的條件,都告訴摩西:你可以在米甸展開新的生活,就讓那些恩恩怨怨都留在埃及吧,這地方並不值得你留戀。

《出埃及記》二章22節寫道,流亡的摩西在米甸生了一個兒子。他為兒子起名叫革舜,意思是:「因我在外邦作了寄居的。」縱使埃及為他帶來那麼多的傷痛,但他沒有忘記自己希伯來的根。即使米甸的生活如何惬意、埃及的希伯來人如何爛泥扶不上牆,他始終覺得自己是「在外邦寄居的」。有家、但卻歸不得,彼邦的生活再好,也消去不了摩西對自身民族的念記。每天看著兒子,就好像告訴著他自己其實是屬於哪裡。

經文沒有記載摩西在米甸如何奮發圖強、臥薪嘗膽,那時到底他在想甚麼呢?或許叫自己放下不要再想,又或者都已經不知道應該要做甚麼才有用了。法老的統治無法撼動,希伯來人亦無力回天,看似獨善其身才是正確的選擇。

是放棄了,但又未敢忘記。

希伯來的兒子摩西,心想大概一輩子不會回去了。

直到那天那撮荊棘被上帝燒著。

(寫於2023年12月4日,前學民思潮成員周庭宣佈流亡加拿大翌日)

(原載於作者IG @sofer_mem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