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恩:年少日記與我的輔導劄記
以戲論戲,《年少日記》之所以能引起回響,可謂「貴乎真誠」,片中述及人的軟弱和生命或關係的脆弱的章節,更能勾起有同類經歷過來人的情緒。事實上,筆者在個人社交平台輕輕談及該片與輔導有關的問題,隨即有好些朋友私下留言談及個人不快經歷。又由於藝術表達手法問題,導演未有傾向為故事主人翁提供「出路」或「救贖」,故必須向本文讀者明確指出,如閣下觀影後持續出現情緒起伏,尤其當中令你回溯過去個人不快的成長經歷,或你知道身邊的朋友有類似情況,請先向身邊可信的人傾訴自身感受,若情況未見改善,請務必聯絡專業人員作出支援。
影片中的父親角色令人印象深刻,筆者以為鄭中基的演出雖然有時令人出戲,但他卻真實地呈現部分父親管教兒女時的行為模式。這類父親,往往對子女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他們本身不一定如片中人一樣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例如筆者見過有些本身學術水平不高的父親,因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競爭或者個人的面子問題,強迫子女成為品學兼優甚至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天才兒童」。
▍ 不少父親自身成長也飽受煎熬
在片中,鄭中基時而粗暴野蠻,甚至對家人使用過份暴力,時而又裝作冷靜,尤其在外人面前表現得文質彬彬。事實上,這些情況十分普遍,尤其受中國傳統文化「養不過父之過」、「玉不琢不成器」的思想影響下,不少父親的自身成長亦飽受煎熬,他們可能只是複製父輩的價值觀或教子模式,亦未必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會為家人帶來怎樣的傷害。他們甚至會以為,這是成長必經之路,起碼自己就是這樣撐過去的。他們未必明白,時移世易,子女面對的問題和需要已經截然不同,固有的價值觀或經驗或有很大程度的參考價值,但不一定是不可改變的金科玉律。
簡單而言,每當面對此類家長,首要任務就是協助他們按子女的實際能力提出合理期望。當然,這並非易事,但如果輔導人員能夠多了解他們催谷子女背後的動機,協助並疏理重整,例如筆者就曾經為一名自幼勤工儉學後成為專業人士的家長解開心結——他之所以成為強迫子女日夜不停溫習的虎爸,其實源於自己兒時無法升讀大學所面對的種種痛苦,包括遭受其他家族成員的侮辱。但有趣的是,當我替他繪畫家庭圖時,卻發現整個家族中絕大部份成員均無大學學歷,包括宗族中的新一代。其後該父親才發現,所謂「家族期望」可能不過是誤會了族中長輩的一句戲言。
▍ 老師也可以幫家長調節對子女的期望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老師未必有相關輔導技巧或足夠時間疏導家長的心理需要,而在目前的家校合作模式下,老師亦較難在見家長的短時間內判定眼前的家長是否需要接受輔導,但個人認為,若老師已從不同的蛛絲馬跡看到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出現頗大落差,甚至學生已經因此求助,老師亦宜嘗試協助家長反思自己制訂的目標是否適合子女的發展需要。
愚以為,就學生個人能力及特質提出合宜的升學就業方向絕對是老師的專業範疇。如果行有餘力,更不妨在過程中就父母子女的不同期望尋求共識。
本文之寫作,旨在拋磚引玉,還望各界高手可以繼續參與交流溝通,甚至批評指正。又由於工作關係,本人接觸的主要為中學生,甚少對年幼學子進行輔導,如閣下對輔導年幼學生有經驗心得,請不吝賜教。又由於本人目前已不在陣中,若有行家可補充目前前線實況,請歡迎加入討論。
(分題為編者所加)